原题:2023崖州文化研讨会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汇聚一堂
弘扬崖州文化 传承千年文脉
城市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崖州文脉传承千年,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推动崖州文化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9月28日,在2023崖州文化研讨会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民间文化传承人汇聚一堂,聚焦“传承·创新——自贸港视域下的崖州文化”,共同研讨崖州文化传承、文化品牌共建和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路和方法。
2023崖州文化研讨会活动现场。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崖州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最南端州郡的古崖州,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因子,保存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著名非遗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认为,黎族打柴舞、崖州民歌、疍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凝结着崖州人民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作为海南民间的古老歌种之一,崖州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曲调丰富,抑扬顿挫。
“海南岛是歌谣的世界,尤其崖州人,常常在摇侬歌里入眠。传唱甚广的崖州民歌,千百年来,持续发挥道德教化、兴教劝学的社会秩序稳定器作用,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是中国文化史的组成部分。”崖州文化研究者孙有余透露,俗名为“呱”的崖州民歌是独具特色的海南传统代表性文化品类,它以诗意的语言、严谨的韵律、质朴的咏唱在崖州传唱千年。
崖州民歌最早仅在文人墨客间填词吟唱,后来逐渐在民间传开,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专业演员、民歌传承人和本地戏曲爱好者演绎的崖州民歌等曲目开始走上各类舞台,受到热烈追捧和传唱,形成一股海南岛本土音乐热的小气候。“目前三亚、乐东等市县陆续开展了崖州民歌走进中小学校园传承活动,琼台师范学院成立了崖州民歌研究中心,深受师生喜爱。”孙有余说,在众人抱薪、文旅合力的努力下,崖州民歌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有效助力海南文艺市场的繁荣发展。
崖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舶往来的重要支点,是海洋文化、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汇融合的节点。崖州文脉代代相传,在崖州文化研究学者、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教授陈光良看来,作为文化载体的多种方言在崖州并存,就是崖州文化世代传承的重要见证。
清光绪《崖州志》记载:“崖州有六种语言,即军话、迈话、客话、番话、儋话、黎话。”“相邻城内外三坊四厢的居民,竟然各讲军话与迈话,而城外却有客话、黎话、儋话、番话等多种语言并存。‘方言岛’的现象,反映了崖州历史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折射出崖州地区历代社会氛围的融洽、文脉相传。”陈光良说。
研讨会现场,观众在认真听讲。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崖州文化代代相传
三亚属古地崖州,千年古韵悠悠,文脉绵长不绝,崖州文化丰富的内涵对当今三亚乃至海南的发展建设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中国文化地理版图上,‘崖州’二字有着特殊的含义。”三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华传统文化在崖州”组委会副主任刘耿介绍,崖州曾是中国最南端的州郡古城,也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开花结果,借海上通道与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产生连接,又因此让这片土地较早承接了现代海洋文明。
“三亚的兴起、成长,乃至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旅游之都,源自历史悠久的海洋文明。”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社会经济史专家叶显恩认为,三亚的兴起、成长,乃至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城市,离不开历史悠久的海洋文明。
“崖州地区具有独特的南繁育种优势,被我国育种专家誉为中国的‘种业硅谷,南繁宝地’。”陈光良说,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崖州以其独具“天然大温室”“绿色基因库”的优势,创造了中国南繁育种的光彩业绩,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千百年来,崖州渔民深耕海洋,仰给鱼虾为利,港埠乡墟,交易兴旺。与海结缘的渔民疍家风习礼俗,彰显南海海洋文化的鲜明特色。”陈光良说,如今,龙舟竞渡、渔舟唱晚、风味美食等,依旧是崖州地方文化亮丽的风景。
一座老屋只有三面老墙托住半个房顶,却牵动着无数人的崇古之心,这就是崖州水南村的盛德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认为,提到崖州文化一定要提“盛德”精神,它是中原文化进入海南,由官员爱国精神与当地民众正气一身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精神。“绵延不绝的文化活水,濡养了历代崖州学子,激励一代代崖州后生奋发图强、不甘人后。”
崖州文化传承弘扬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之“根”。跨越千年时光,崖州保存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小康认为,“新时代,加强传统保护离不开激活历史遗产的精神内涵,让往昔‘复活’。”
“海南有很多特殊的地方物产,要以创新的眼光在保护中促进建设,以建设强化保护。”张鸣认为,要跳出崖州看崖州文化,从中原文化与崖州文化、崖州文化与世界海洋文化等角度出发向外看。还要学会跳出当下看崖州文化,要从未来的视角,注重崖州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建议可以打造崖州文化博物馆,与大陆文化相比很有特色、十分稀缺,是展示崖州文化的窗口。”陈光良坦言,应加快建设黄道婆纪念馆、钟芳纪念馆及崖州名人广场,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渔民文化,让崖州儿女记住乡情、留住乡愁,使海内外游客了解崖州历史文化。
宁远河、大小洞天、落笔洞……在当今旅游风气大兴的时代,三亚地方风景和风物,可以遵循发现、命名、书写的方式进行系列的开发和传播,为发展旅游提供新的资源。“三亚旅游转型升级,要善于在不断升级更新的旅游项目中注入本土文化基因,保持属于三亚的独特魅力。”孙有余说。
业内大咖分享行业洞见,提供深度观察认识的同时,一些新生力量也用其富有新意的年轻视角,为崖州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要让IP形象讲故事,让文化‘活’起来。”海南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北京故宫特邀签约设计师房景峰认为,必须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利用IP形象打造文化产品,形成特有标志,促进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为崖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开辟新路径。(记者 李梦楠 黄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