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海南省文昌市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基本完成建设,如期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正式转入首发任务合练准备阶段。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原题:随着二号发射工位竣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海南商业航天即将“开弓”
南海之滨,椰林之畔,再传喜讯。6月6日,位于文昌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新成员”已经报到——我国首个液体通用型发射工位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发射工位竣工。
距离二号发射工位600米之外的一号发射工位已于2023年12月竣工,两座发射塔隔空相望,如双子星一般已成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最亮丽的风景线。
二号发射工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将按照年度发射计划,转入CZ-8A和CZ-12首发箭进场全系统合练阶段,向年度首发任务吹响冲锋号。
紧张有序建设忙
6日下午4时许,在二号发射工位驻扎已一年多的中铁电气化局二号发射工位项目安全员董延光冒雨奔走在项目现场。该公司数十名工人在开展最后的管道、空调安装工作。
作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中心的一切,无不烙印着一个 “新”字。
对施工人员来说,二号发射工位建设是一项新的挑战。董延光说,导流槽基坑开挖与支护是项目的重难点工程,对于这个深达22.5米的导流槽,项目团队在对工期、安全、质量及经济因素进行反复研究论证后,最终选定“止水帷幕+放坡+土钉护坡”的围护方式,不仅有效保证了基坑安全,同时大大降低工程造价。而这只是项目施工中的一个环节。
“自项目启动以来,从方案设计到土建施工,从设备生产到安装调试,直至最终圆满竣工,整个建设计划极为紧凑,项目协调工作极具挑战性。”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商发)董事长杨天梁感慨万分。
他介绍,项目坚持统型设计,克服土建施工中的重重困难,加速关键设备制造,有效统筹安装与调试工作。在建设期间,每天召开例会,加强凌晨现场检查通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切实做到昼夜不停赶工期,重大问题不过夜,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竣工。
“一竿子插到底”
作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双子星,一号发射工位与二号发射工位有着不同的分工:一号发射工位是国内新一代中型CZ-8火箭专用工位,是发射中心形成发射能力的核心关键,是保障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设施;二号发射工位是我国首个液体通用型发射工位,发射模式采用水平转运、水平组装、水平测试的“三平模式”开展,可兼容10余个型号火箭发射需求,更加商业化。
尽管承担的使命不同,二者之间却也有互通之处。杨天梁表示,二号发射工位无论是在管理方法上,还是在智慧化建设方面,都汲取了一号发射工位建设积累的经验。
比如二号发射工位采取的是海南商发直接管理的模式,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全面统筹生产单位、安装单位等多方面,提升建设效率。同时采用更加严格的BIM建模展开智慧化建设,对二号发射工位建设过程进行全面模拟,有效避开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今,二号发射工位已经全面竣工,接下来将开展首发箭全系统合练。像一号发射工位所经历过的那样,二号发射工位也会开展水电气、特燃特气等多方面的调试,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及发射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等。“这个过程意味着二号发射工位的状态会达到真实发射时的状态,唯一的差别就是不按下发射按钮。”杨天梁说。
商业航天加速跑
在竣工仪式现场,不少商业火箭企业闻讯赶来。天兵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康永来冒雨和二号发射工位留下一张合影:雨水打湿康永来的衣服,也记录他发自内心的喜悦。“确实是非常激动。对我们公司的发展来说,这里是一个新起点、新征程。”康永来说。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康永来所创办的天兵科技在4年内融资12轮,估值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商业航天的头部企业。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工位的陆续建成,对康永来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最有力的证明便是,他将1600多平方米的火箭组装测试厂房,建在距离二号发射工位200米开外。
“我们看中的就是距离近,要让火箭一出场就能发,挑战过去达不到的目标。”于康永来而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建设,给了他不断地打破固有发射模式的硬件支持。高密度市场的订单,则成为他带领公司不断突破的底气。
今年年内,天兵科技计划发射两次商业火箭,各载卫星36颗。到2025年,发射密度将进一步提高。
像天兵科技这样,对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未来前景充满期待的企业还有很多。对此,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也出台关于火箭安全准入规则等一系列标准,提醒企业可以按照二号发射工位的型号需求合理设计制造火箭,从这里载梦飞天。
“我们会在流程上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发挥二号发射工位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更强劲的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杨天梁说。(记者 刘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