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5月23日电(王雯君、侯诗蕊、刘一鸣)五月的临高新盈中心渔港,日光为海面镀上一层碎金。千艘渔船鳞次栉比,偎依在港湾臂弯里,桅杆林立如琴弦,却无往日的马达轰鸣。这是南海伏季休渔期特有的静谧。浪花轻吻船舷的絮语中,渔民们正用砂纸打磨着被咸涩海风侵蚀的甲板,渔网在巧手下重新编织成经纬。
与这份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口另一侧热火朝天的建设图景。工程车辆穿梭如织,钢筋骨架在朝阳下勾勒出未来渔港的轮廓。这里是临高新盈中心渔港升级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总投资3.5亿元。
这种“静”与“动”的交响,正是临高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注脚。作为海南的渔业大县,临高的海洋捕捞产值和产量在全省遥遥领先。当休渔期的港湾暂卸繁忙,渔民们用匠心守护“吃饭的家伙”时,建设者们正用钢筋水泥浇筑着新希望。
渔港升级焕新颜,渔业发展添动力
新盈中心渔港是临高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承载着渔业生产、渔民生活与区域经济振兴的多重使命。渔港升级改造旨在解决长期困扰渔民的“回港难、回家难”的问题。据了解,该升级改造工程于2025年4月16日开工,临高县政府委托海南省临高县金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担任项目业主,由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计划工期730天。
此次升级改造工程内容丰富且意义重大。新建码头和泊位,如同为渔港增添了坚实的臂膀,能够容纳更多的渔船停靠,让渔民们不再为没有泊位而发愁。航道及港池疏浚超过130万立方米,这犹如为渔船开辟了一条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保障了渔船进出港的安全,大大降低了海上事故的风险。金发建设新盈中心渔港项目负责人李德辉表示,升级改造后的渔港码头设施将更加完善,航道也将畅通无阻,希望未来新盈中心渔港可以建设成为国家级中心渔港。
新盈中心渔港的升级改造并非单一之举,而是与周边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这里配有海南西部(临高)国际水产品交易市场、制冰厂和冰库等多个产业集群,形成了渔业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作。海南西部(临高)国际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投入使用,为水产品的交易搭建了一个集中、规范的平台。在这里,渔民们的水产品能够得到更合理的定价和更广泛的销售渠道。2024年该市场的交易额已达6.5亿元,为渔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同时,制冰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最大程度满足周边渔民渔船出海加冰、鱼类保鲜等用冰需求,制冰厂已经完成了二期扩建,并对制冰工艺、出冰效率以及成本控制进行了全面升级,冰块日产量从原先的200吨提高到800吨。正如新盈中心渔港渔民苏先生所说:“制冰厂的建设对渔民帮助很大。出海回来就有冰,能够及时保证渔获的新鲜。”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如同一张紧密的网,将渔民的生产生活与渔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不仅提高了临高渔民的生产便利,也增强了渔港经济的发展活力。
休闲渔业蓬勃起,渔旅融合谱新篇
临高,这座坐拥117.05公里海岸线的滨海之城,宛如一颗镶嵌在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发展休闲渔业的天然优势。为积极响应渔业“三个走”战略,临高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休闲渔业发展路径,通过优化配置,将渔业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餐饮美食、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周边产品开发有机结合,为传统渔业注入新活力,推动渔旅深度融合。
2025年的“五一”假期,临高县整体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0.3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4918.68万元,休闲渔业市场呈现火爆态势。其中,调楼镇抱才村依托“渔船民宿”“赶海课堂”等特色项目日均接待家庭超50组;东英镇美夏海域依托环岛旅游公路,推出帆船、摩托艇等水上运动集群,假期水上项目营收同比增长33%。
休闲渔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旅游项目的繁荣,更串起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为游客打造了一站式的旅游服务体验。海南百川休闲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勇,正是看中了临高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在2022年海南省休闲渔业发展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毅然返乡创业。据他介绍:“五一假期的五天时间里,公司共接待近200名游客,人均消费达到500元/天。”
游客们在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下,深海垂钓,感受与大海互动的乐趣;退潮时赶海捉虾,体验渔家生活的乐趣,一天的收获瞬间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让游客们大饱口福。重庆游客李非零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海钓爱好者,已在临高海钓3年,每年往返不少于10次。他表示,“临高海钓相较于远海垂钓,更具休闲性,适合更多人群参与,所钓渔获和游玩体验的性价比极高。”这种全方位、高品质的旅游体验,让游客们流连忘返,也为临高的休闲渔业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面对休闲渔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王勇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市场。他表示,未来公司将积极发展电商业务,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力量,面向全国用户推销临高的特色海产品。通过电商渠道的拓展,将临高的海洋经济名片推向全国,进一步提升临高海洋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临高海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践行渔业“三个走”,转型升级结硕果
面对海南这片充满潜力的蓝色经济带,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度研判渔业发展态势,做出了推动渔业“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的战略蓝图。“三个走”形成完整体系,不可分割,为渔业高质量发展锚定了新航向。在渔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大潮中,临高县不仅休闲渔业蓬勃兴起,鱼苗基地育种、深海网箱养殖等创新实践更是推动了渔业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勾勒出一幅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鱼苗育种,作为渔业产业链的源头活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宝路水产临高基地拥有领先的室内孵化车间,科技与自然交融,先进技术赋能鱼卵生产。每年,该基地可产出良种罗非鱼卵超过20亿粒,这一产量是同行业单产的2倍以上。经养殖户精心培育至市场销售规格后,年产量可达45万吨,年经济价值高达36亿元,为养殖户提高了20%以上的效益。目前,宝路鱼苗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25%,在海南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50%,成为推动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此外,临高县还积极推动海水养殖从传统的内湾近海向深海转移。2024年该县全年渔业产量41.34万吨,产值118.88亿元,深水网箱1000余口,渔业产值规模连续26年保持全省第一。其中,作为临高渔业龙头企业的海丰集团,被誉为“金鲳鱼亚洲鱼王”,用深海智能网箱逐步替代现有抗风浪网箱养殖,年产量达万余吨,年产值超3亿元,其产品远销近30个国家和地区。
临高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聪表示,未来临高县将持续发力,结合县域实际,以新盈现代渔港综合体、黄龙现代渔业产业园、武莲渔港现代产业园等重要点位为布局,规划临高渔港经济区“一核一带、两镇七港两园区”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推动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多元化、可持续化发展,为临高创造更多产值,使其成为海南海洋经济建设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