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飞鸟嘤嘤啼

2021-10-11 08:40   来源: 海南日报


牛背鹭。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抬头捕捉林冠间的掠影,耳畔留下清脆悦耳的余响,再等一小会儿,或许能目睹雨林鸟浪,那种百鸟翻飞的场景蔚为壮观。

  海南热带雨林鸟的种类十分丰富,可谓是鸟类天堂。不过,比起城市或海边的鸟群,雨林中的鸟类不仅行踪不定,甚至有些神秘莫测,除了点缀枝头的“精致”,浓密的枝叶丛中也藏着“惊喜”。


三趾翠鸟站在树枝上观察周围的动静。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广阔雨林

  是鸟类天堂

  “就算看不见鸟的模样,光听叫声,我也能辨别得出至少七八十种鸟。”这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鹦哥岭片区护林员符建灵的“超能力”。

  闻声辨鸟的能力固然让人羡慕,但在符建灵看来,自己这身本领是生机勃勃的热带雨林赐予的。鹦哥岭是海南岛鸟类最丰富的林区之一,是海南保护海岛鸟类多样性及资源的重要区域。

  若是按记录次数来排序,那么俊俏灵动的灰眶雀鹛、清新可人的海南柳莺和五彩斑斓的黑眉拟啄木鸟绝对是鹦哥岭鸟类中的优势种。在鹦哥岭片区已记录到的250种鸟类中,雀形目鸟类有153种,占比高达61%。其中,留鸟为146种,候鸟为104种。这样的鸟类分布情况,是海南热带雨林鸟类分布的一个缩影。

  海南岛的气候具有热带、亚热带过渡性特征,因此岛上的鸟类资源十分丰富,但特有类群偏少。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和海南柳莺是海南的3种特有种鸟类。海南岛在为各种鸟类提供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对鸟类向周围地区扩散起了生态隔离作用。这也意味着,不少鸟类会在海南岛演化为特有亚种,并具备继续分化成独立物种的潜力。

  绯胸鹦鹉。廖高峰 摄 海南孔雀雉。资料图 海南柳莺。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海南山鹧鸪:

  海南首个特有鸟种

  翻开《海南鹦哥岭鸟类图鉴》目录,带头“飞”出的第一只便是海南山鹧鸪。这个被冠以“海南”之名的小家伙,是海南鸟类中第一个被发现的特有种。

  耳朵边一个白圆,下巴处一抹亮红,穿着显眼的“红靴子”。作为鸡形目雉科的一员,海南山鹧鸪虽然和许多被广泛食用的家禽一样,拥有着“接地气”的外表,但这些缤纷的色彩让它脱颖而出,成为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

  除了叫声清亮,海南山鹧鸪还会演绎雌雄鸟二重唱,不同对的海南山鹧鸪活动区域偶尔会“接壤”,但不会重叠。或许是为了宣示领域,繁殖季节雄鸟会高声鸣叫。海南师范大学梁伟教授团队首次发现海南山鹧鸪雌性个体有领域鸣唱行为,填补了国内在热带鸟类行为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空白。

  狭窄的分布区,稀少的数量,让海南山鹧鸪戴上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全球性易危种的“帽子”。由于具备地方特色和极具代表性,曾有专家建议将其定为海南省“省鸟”。


鹦哥岭片区护林员符建灵在拍鸟。 海南日报记者 曾毓慧 摄

  海南孔雀雉:

  “两幅面孔”

  张开尾羽像孔雀,收起尾羽像野鸡,长相别致的珍稀雉类海南孔雀雉有着令人出乎意料的两幅“面孔”。由于羽毛的独特之处,它可以随意切换状态,是低调还是惊艳,就在决定是否“开屏”的一念之间。

  体长50厘米到67厘米,体重456克到710克,海南孔雀雉和孔雀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其体型较小。由20枚到24枚尾羽组成的尾巴,收起时并不是很显眼,因此海南孔雀雉在山林中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山鸡或野鸡。

  海南孔雀雉的羽色虽不似孔雀那般“华丽”,但其雄鸟张开翅膀、翘起尾巴、散开尾羽时,身上颇具光泽感的眼状斑纹就会星星点点呈现出来,十分好看。

  海南孔雀雉栖居于海南热带雨林里,主要生活在霸王岭、尖峰岭、黎母山等保护较好的原始林区,对海拔150米到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及竹丛青睐有加。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海南孔雀雉其实会飞,但却很少飞,哪怕遇到天敌的追捕,也不会选择飞到树上逃避,而是第一时间钻入稠密的树丛躲藏起来。

  尽管海南孔雀雉如此悠闲自在,一代代繁衍,却仍然逃不过“濒危”的命运。随着种群数量减少,海南孔雀雉面临失去自我维持种群能力的危机,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等级,是目前我国最濒危的雉类物种之一。

  海南柳莺:

  家族颜值担当

  在海南特有种鸟类中,如果说海南山鹧鸪和海南孔雀雉的模样多少有些“沉闷”,那海南柳莺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粉色的小嘴,金黄的胸腹,翠绿的翅背,海南柳莺可谓是“色彩搭配高手”。

  海南柳莺与柳莺家族的其他鸟类有着明显的不同,是家族中的“颜值担当”。小巧玲珑的身姿和别具一格的鸣叫声,让它轻易俘获了许多爱鸟之人的心。繁殖期间,海南柳莺雄鸟鸣声高而短促,富有变化,

  1962年4月20日,有人在海南吊罗山首次采集到海南柳莺,随后这只海南柳莺的标本被保存于中科院动物所,可惜当时并未留下采集者的姓名。

  26年后,这件“躺”在中科院的柳莺标本被瑞典学者注意到。通过对比多座标本馆中产于海南的柳莺标本,并前往尖峰岭考察,科研人员最终于1993年将海南柳莺确定为新种。

  作为地方性常见留鸟的海南柳莺,时而单独、时而成对、时而组成30只左右的小群觅食活动。海南岛的亚热带山地次生林是它们青睐的栖息地,尤以低山林缘、路边次生林、成熟的热带森林边缘为佳。

  虽然体型上不占优势,但海南柳莺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它们以昆虫或昆虫的幼虫为食,会与同伴“抱团”觅食,互相协助,成功将觅食范围从树冠内侧扩展至树冠外侧。(记者 王迎春)

[责任编辑: 张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794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