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革命记忆 承红色血脉——访李硕勋烈士纪念亭

2021-10-22 23:24   来源: 新华网


屹立在亭前的李硕勋烈士半身塑像。新华网发(张帆 摄)

  百年华诞,红色引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人们纷纷走进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精神血脉。

  2021年9月27日上午,我踏入位于海口的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想来,这也是李硕勋烈士离世的第九十个年头了。

  在几十年前,这里原本是海口东校场。始于1986年12月而建,如今已经成为绿树环抱、松青柏翠的府城勋亭路39号。1931年,年仅28岁的李硕勋倒在了革命的道路上,长眠于这片土地。

  亭前十米处,花岗石雕刻的李硕勋烈士半身塑像屹立在此,神态庄严。正面刻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李硕勋烈士永垂不朽”九个大字。

  纪念亭位于中央,两侧便是一道白墙绿瓦长廊,镶着十块大理石,碑廊分别镌刻下朱德、江泽民、聂荣臻、郭沫若等同志缅怀李硕勋烈士的亲笔题词、题跋。不需要词藻华丽,英雄烈士的故事,将永远感动、激励后人。


镌刻着缅怀李硕勋烈士题词的碑廊。新华网发(梁咏茜 摄)

  铁骨铮铮,不屈不挠

  走进“李硕勋烈士生平业绩陈列室”,馆内珍藏的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资料、一件件遗物,将李硕勋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娓娓道来。

  1931年5月,琼崖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成立,海南的土地革命达到了第二次高潮,李硕勋受命于危急存亡之秋,赴琼指导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同年8月,却因叛徒出卖在海口被捕。

  在狱中,敌人对李硕勋用尽酷刑,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但摧不垮他的浩然正气。“我是共产党员!”面对敌人的无所不用其极,李硕勋只反复说着这一句话。

  9月16日,无法行动的李硕勋被国民党反动军警用竹箩抬到刑场,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慷慨赴死。那一幕幕,不忍想象,肃然起敬。


李硕勋烈士生平业绩陈列室室内一角。新华网发(梁咏茜 摄)

  舍小家,为大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鲜血染红的革命画卷中,家书承载着革命的豪情、诉说着未尽的遗憾、也寄托着对家人的殷殷眷恋。在狱中,他将写好的“与妻书”捧读良久,斟酌下把“前线”改为“前方”,把“善视吾儿”改为“善育吾儿”。“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死后勿为我过悲”“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绝笔中的句句言语都流淌着他对爱妻爱子的愧疚与不舍,更加坚定地表达出他献身人民革命事业的崇高追求。

  后来,这封诀别书使后人见之,读之不禁潸然泪下。

  他一次次逆情理而行的人生选择,绝不是因为不眷顾家园亲情,而是这炽热的情怀早已从乡土,走向家国。


李硕勋烈士遗物复制品(原件馆藏于江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华网发(梁咏茜 摄)

  桃李相依,琼州永伴

  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交汇在上大相识相知,只为共同的革命理想;他们由大学同学变为革命伴侣,守护同甘共苦的爱情誓言;他们聚少离多在各自的阵地战斗,最终天各一方,依然忠贞不渝。

  李硕勋烈士就义时,李硕勋夫人年仅28岁,却终身没有再婚。她选择支持且追随丈夫的信仰,带着三岁的儿子艰苦生活。李硕勋的遗像和遗物始终摆在她的床头或书房,她经常面对遗像,静坐沉思,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本载有详细介绍李硕勋的书《红旗飘飘》总是放在枕下,她经常取出反复阅读。

  李硕勋与赵君陶,抒写了烽火岁月里的红色爱情故事,共赴革命的忠贞意志,便是彼此赠与的万千情意。

  烈士已逝,浩气长存

  在“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丽史诗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琼岛抒写了一段又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孤岛奋战”“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红色娘子军”“白沙起义”、冯白驹、王国兴等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段峥嵘岁月与人们渐行渐远,但作为这段历史载体的革命遗址,并没有湮没于乡野荒坡,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所蕴含的精神也更加值得敬仰。

  作为后辈的我们,如今踏上铭刻着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在革命纪念场所缅怀革命先烈,追忆革命岁月,感受红色文化;走进红色村庄,聆听红色故事,感受乡村美丽蜕变……

  无数烈士以赤子之心铸就钢铁城墙,以泰山之力撑起民族脊梁,他们光荣的一生所表现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范,犹如一座灯塔,照耀我们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永远,永远。(林杏)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798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