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母亲河”的“重生”

2022-03-27 19:44   来源: 新华网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新华社海口3月21日题:海口“母亲河”的“重生”

  新华社记者周慧敏

  水清草绿、鱼翔浅底,这是如今的美舍河一景。


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3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美舍河是海南省海口市人民的“母亲河”,今年2月水利部公布全国11条“最美家乡河”,美舍河成功上榜。很难想象,如今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美舍河曾经污浊不堪、臭气熏人。


鱼群在海口美舍河里游动(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美舍河全长约16公里,纵贯海口市南北。20世纪90年代以前,美舍河也曾是一条美丽清澈的河流,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美舍河受到严重污染。沿岸居民夏天都不敢开窗,一些居民甚至举家搬离。


住在美舍河边的居民张淑彩带着孙女在河边栈道上游玩(3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2016年4月,海口启动美舍河污水治理工程,围绕“生态修复”“服务民生”等核心理念,以水体治理惠及民生,用生态修复提升城市的颜值和价值。


2017年拍摄的建设中的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美舍河治理摈弃了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系统治理,岸上岸下各种要素一起整治。一方面截污纳管,从根本上解决美舍河排水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一方面同步开展内源治理,对河道内垃圾和淤泥进行清理,消除河道内源污染,以改善水质。


2017年拍摄的建设中的海口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对美舍河的生态修复,主要是破除河道和沿线堤岸混凝土,在两岸种上树和草,同时在水底种上苦草、狐尾藻等,让两岸的红树扎下根,引来鱼儿和鸟,构建可呼吸的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


工人在美舍河打捞水面垃圾(2017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海口还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强力推进美舍河治理,确保生态修复顺利实施。


工人在美舍河边种植苗木(2017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通过几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美舍河又重新“活”了过来,并成为城市一张新的名片。


市民在美舍河边散步(2017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海口市民王凯旋从小在美舍河边长大。“小时候河水很清澈,夏天小伙伴们都会到河里游泳。后来城市发展,河水污染,水变得又脏又臭,大家都不想住在这里。”他说,这些年政府对美舍河进行了整治,河两岸越来越美,水也变得清澈,鱼和水鸟越来越多。“住在周围的居民经常带孩子来河边玩,非常幸福。”他说。


美舍河边种植的树苗(2017年7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周末的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十分热闹,大人们沿着河边慢跑、遛狗,孩子们在草坪上放风筝,追逐嬉戏。

  “以前这里是垃圾场和臭水沟,如今被政府改造成湿地公园,景色美,环境好,是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也非常适合带孩子来玩。”海口市民黄子露说。

  今年初,海南打响了一场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把治水攻坚作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而美舍河也成为海南污水治理的一个样本。

  海口市水务局河湖科二级主任科员吴挺飞表示,在海南“六水共治”攻坚战中,海口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前期已摸清家底,梳理了海口市373个水体,将从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增强排涝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统一谋划、协同实施。目前海口已初步谋划“六水共治”项目217个,总投资达到366亿元。

  

[责任编辑: 韩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508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