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不老 风华正茂

2022-05-26 08:44   来源: 海南日报


航拍文昌革命老区村庄南阳村。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原题:海南推动革命老区发展,带领群众走出一条产业兴旺、民生殷实之路

  老区不老 风华正茂

  一阵新雨过后,六连岭山间,云雾缭绕。位于万宁市和乐镇的六连村,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庄严肃穆,大批到访者前来缅怀先烈,重温发生在这里的革命峥嵘岁月。远处,村里新建的食品加工厂里,正加工生产咸鸭蛋、和乐粽等特色食品,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海南革命老区是我国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27年9月打响武装斗争第一枪,到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琼崖革命根据地军民在敌人封锁“围剿”的残酷环境中坚持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写下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海南考察调研。琼崖老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革命精神为指引,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为老区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民生殷实的壮美画卷。


游客在位于三亚博后村的玫瑰谷游览拍照。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传承红色基因 在自贸港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三角梅共享农庄坐落在海口市琼山区革命老区村庄道崇村,是海南知名的热带花卉乡村旅游点,每年吸引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园观赏。

  抗日战争时期,道崇村群众前赴后继与敌人斗争到底,曾先后有200多名青壮年参加抗日游击队奔赴前线。

  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传承。近年来,道崇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形成了“红色旅游+绿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建成了山柚茶种植基地、紫玉米基地、龙眼基地、三角梅共享农庄等。”道崇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山说,产业壮大带动村民增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8万元。

  近年来,我省革命老区弘扬红色革命传统,主动扛起责任担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在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绿树环绕的水塔咖啡,五彩缤纷的手绘墙画,藏在田园里的七彩乐园……步入定安县龙门镇大山村,一幅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跃然于眼前。

  去年,龙门镇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大山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搬石头、清垃圾、美化自家庭院,将一块块“巴掌大”的撂荒地和“空心院”,变成了一座座雅致的小花园、小菜园。“过去的日子虽然苦,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不能丢。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忘。”大山村党支部书记倪志坚认为,作为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村庄,大山村要传承好红色基因,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为推进自贸港建设作出贡献。

  老区的底色越擦越亮,这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巨大的发展助力。


海口仁南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生产车间内,农户在收获菌菇。见习记者 王程龙 摄

  去年9月,我省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琼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老区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水平,以开放合作增强振兴发展,发挥老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行走在海口琼山区塔昌村,几十栋小洋楼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与艳丽的三角梅中。在村口的党员之家,正中央的显眼位置挂着一句话:“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塔昌人民永远跟党走。”

  傅后彬、傅后坚两兄弟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一人一年种植的胡椒收获约20万斤。怎么更好建设家乡?傅家兄弟从乡村旅游发展中嗅到了新机遇——他们承包下村里的农家乐餐厅,重新装修,计划不久后开张迎客。

  傅家兄弟畅想着未来:“眼下,海南自贸港正在加快建设,肯定会带动塔昌村的人气旺上加旺。我们只要踏实肯干,日子就会再上一层楼!”

  “琼崖革命老区正抓住振兴发展大好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梁振球表示。

  赓续红色血脉 听党话跟党走书写新篇章

  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五峰如指,似银笋玉柱耸立在海南的中央。1943年,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压迫,黎族领袖王国兴带领黎族苗族群众发动“白沙起义”,开启了寻求自由解放之路。

  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干净整洁的庭院……踏访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所在地、当年琼崖党政军三大领导机关的驻地——黎族村庄毛贵村,参观者可以清晰感受到,这片革命热土将红色基因转化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现在,我们大力发展冬季瓜菜和五脚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返乡青年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收购,我们的村庄变富了,群众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毛贵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清说。

  近年来,我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黎族苗族同胞,赓续红色血脉,紧跟党走,大力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走在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打安村,这个距离“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20多公里的黎族小村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在这里,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栋栋带有民族特色的“小洋楼”错落有致。

  “老区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永远跟党走是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最真切的心声。”打安镇政府三级主任科员羊风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加大力度改变打安村落后面貌,帮助村民进行危房改造、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里还建起了兰花种植基地,乡亲们正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共奔致富路。

  梁振球表示,海南众多革命老区村庄一直重视用好红色资源,先辈们在革命时期的感人事迹激发出群众爱党爱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山地上种满了橡胶、芒果等,处处花果飘香……走进东方市华侨经济区王外队,只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原中共昌感县委驻地和抗日革命根据地,这里“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

  “王外曾是我党领导和指挥琼西南抗日战争的中心,村民们全力支持革命队伍,坚定地跟党站在一起,与侵略者们顽强斗争。”王外队党支部书记林朝冲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先后在村里建设了排球场、篮球场、文化室、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村民对党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因道路硬化或排污管道铺设,需要拆掉一些危房或转移农作物时,村民们都全力支持。

  代代相传的红色记忆,激励着老区人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海口塔昌村红色雕塑。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激活红色引擎 群众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五月的三亚博后村,玫瑰谷的花田芳香四溢,令人沉醉。在一望无际的花田里,辛勤劳作的乡亲们正在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幸福之花。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位于博后村的玫瑰谷景区视察,留下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暖心嘱托。这句话被博后村镌刻在村门口的石头雕塑上,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当地干部群众。

  “这几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民宿等支柱产业,革命老区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博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说,博后村民宿产业红红火火,如今已经开了55家民宿;村民日子越过越好,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86万元。

  琼崖革命老区敢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新胜利。“十三五”时期,海南64.9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4448元增长到12733元;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巩固提升,农村居民燃气普及率达95.13%,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6%。去年,海南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560人,乡村振兴工作队2756支、队员8202人,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增效,进一步推动老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梁振球介绍,海南推动环岛旅游公路、国道G360文昌至临高公路、海口羊山大道至定安母瑞山公路、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在革命老区落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早些年,文昌市文城镇革命老区村庄南阳村没有环村路,一到下雨天,村路就泥泞不堪,化肥、种苗等外界的物资运不进来,村民的劳动成果运不出去,卖不上价钱,收入受到很大影响。

  对此,文昌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南阳村28个村民小组相继建成环村路,织密路网,稳住了村庄产业发展的基石,燃起了村民不断向前的希望。现在,每逢采摘季,拖拉机、小货车把路占得满满当当。车轮沿着道路滚滚前进,笑意写在村民脸上。

  推动农文旅融合,令琼崖革命老区村庄面貌一新,一个个“红色村”变成旅游打卡地,一条条生态农业带变成观光带。

  垂钓赶海、稻田观光、星空露营、居住珊瑚民宿、品尝土窑海鲜……在临高县东英镇和新村“头洋·海堂”渔耕文化乡村旅游点,一个集循环生态农业、创意观光农业、海洋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研学综合体验地已初步形成。

  “我们不断推进项目发展壮大,带动更多村民增收。”项目负责人陈万波说,“‘头洋·海堂’不仅吸纳村民土地入股,还为村民就近提供就业。希望让村民在参与乡村建设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当前,海南革命老区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红土地培育着新动能、焕发出新气象。(记者 刘操)

  老区人民说

  过去的日子虽然苦,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不能丢。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能忘。

  ——定安大山村党支部书记 倪志坚

  老区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永远跟党走是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最真切的心声。

  ——白沙打安镇政府三级主任科员 羊风极

  我们的村庄变富了,群众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五指山毛贵村党支部书记 王海清

[责任编辑: 张瑜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868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