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

2022-12-26 09:18   来源: 海南日报


①俯瞰景色优美的松涛水库白沙片区。(资料图)


②海南东寨港鸟儿蹁跹起舞。(资料图)


③海南长臂猿在树上活动。(资料图)

  原题:海南坚持生态立省,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

  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

  两个多月过去,苏珊·切妮依旧牵挂大洋彼岸的“朋友”。

  “今年10月24日是第八个国际长臂猿日,当天在海口举办的2022年热带雨林国际保护研讨会上,宣布成立全球长臂猿联盟。”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小猿组副主席、全球长臂猿联盟国际筹建组联合主席,苏珊·切妮与海南因“猿”而彼此熟悉。海南长臂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开国际合作新的“携行之路”。

  四个多月过去,吉顺锋越来越适应搬家后的新生活。

  “之前从老村到市区要花近2个小时,现在搬进新家后,送孩子上学特别方便。”五指山市通什镇龙庆新村村民吉顺锋与左邻右舍,因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而搬迁。跨过28公里路程,他们的旧宅与新居之间,连起一条“绿色之路”。

  沿着正确的方向,道路越走越宽阔。

  今年以来,我省牢记嘱托,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

  A 大处着眼,落细落小

  密林深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海南长臂猿、穿山甲、黑熊,曾一度难觅踪迹,而今不时出现在巡护镜头里。全中国只有这么一个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它唯一,且难得。

  把绿色发展置于“国之大者”中去考量,需要大视野、大担当、大作为——

  作为中国第一批正式设立国家公园的省份之一,海南初步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增长到5群36只。

  清洁能源岛建设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不断释放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截至今年7月,我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为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截至今年9月,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7.17万辆,保有量占比9.54%,保有量占比跃居全国省级地区第二。

  禁塑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全省禁塑替代品原料、改性料和制品生产企业已有17家,形成改性料产能3.3万吨/年、膜袋产能4.8万吨/年、餐饮具产能1万多吨/年,数量和种类基本满足岛内市场需求。

  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引领行业绿色转型: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连续4年逐年翻番;今年我省计划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60%。

  致广大而尽精微。

  翻开擘画今后五年发展蓝图的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大”文件中有不少“细”安排:有效控制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切实保护并利用好热带雨林这个“国宝”,开展零碳园区试点……大事要事,必作于细。

  观察一项项规划或工程,“大”手笔中不乏生态“微”场景:在天角潭水利枢纽工程,有一条专为鱼修建的“VIP通道”,今年年底即将完工。沿着这条2.8公里的鱼道,花鳗鲡、海南石鲋等鱼类可“跨”过这座大型水利工程,一路洄游,找到“回家路”。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难吗?难,但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追求、谋划、出发、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海南,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也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表率。

  B 既看过去,更看未来

  穆晓东,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热带生态与空间规划研究所所长,来海南工作9年,与生态保护红线工作打交道8年。

  “将宏观离散的生态保护红线空间评价区域,精准地落在具体的图斑和地块上,目的是让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定,更要守得住。”穆晓东和同事,长期以来为我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有力“幕后”支撑。

  多年耕耘,划出一条条生态红线,护卫起“绿色空间”。如今,海南省(本岛)及近岸海域近1/3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一心一带多廊”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

  善以空间为纬、时间为轴,这是海南守护生态一股“劲”的缩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破题、解题,从加压奋进、保持力度出发,需要“进”无止境——

  守住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海南的生态环境只能变好、不能变差。“我们提出‘两个一流’的目标:一是海南的生态环境质量要保持全国一流,但仅有这个一流还不够,因为海南的生态环境‘天生丽质’,所以我们提出海南的生态环保工作也要争创全国一流。”今年7月,“中国这十年·海南”主题新闻发布会如是指出。

  近年来,海南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截至今年11月底,海南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已全部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到期应完成任务141项。一批“硬骨头”被啃下。

  海南还将目光辐射到更广大地域,勇于开拓,奔“竞”不息——

  在“双碳”行动中,海南提出争做“双碳”工作优等生,利用海南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特点,建设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对前沿领域开展深度探索……

  劲!进!竞!看见多远的过去,才可能预见多远的未来。

  二十多年前,海南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建设生态省,如今作为全国四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有责任、有义务做出一些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工作。

  C 做“显功”,也做“潜功”

  今年5月,海南首个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完成签约,交易碳汇量3000余吨,交易额30余万元。在这场签约中,海口市三江农场以一片人工补植的红树林,成为“卖碳翁”。红树林补植多年,最终换来“真金白银”。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将“山水经”转化为“致富经”,才是对未来的最好描绘。

  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后,白沙黎族自治县今年4月起正式启动“两山平台”试点工作。一座山、一片湖、一亩林、一方田,白沙将这些碎片化资源存进“两山平台”,对其重新定价,实现存量资产、生态资源的价值再造,最终实现生态变现。

  何以为子孙万代计?如何为长远发展谋?答案在实践中愈加清晰。

  在重点园区内,环保、节能、低碳是招商引资的“门槛”,也是园区建设与运营的“标配”。

  在产业项目选择上,我省谋划和推动一批像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全生物降解上游产业这样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项目,以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让产业发展的“底色更绿”。

  在推动“两山”转化方面,我省将探索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结果进决策、进规划、进考核、进项目,形成应用范例;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开展试点示范和探索实践,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发展热带雨林生态旅游与林下经济,统筹实施流域补偿和环境治理,培育生态产品公用品牌,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去和未来在此交汇。(记者 周晓梦)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23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