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4日在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拍摄的建有“生态浮岛”的宝陵河支流(无人机照片)。蒲晓旭 摄
万宁市小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南汊道恢复工程现场。万宁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海南“六水共治”包括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等六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年前,海南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明确把治水攻坚作为海南“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一年后,具有海南特色的“六水共治”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一股“源头活水”。
一张“军令状”,打造“六水共治”样板田
位于海南万宁东部的“小海”,一场计划用时数年的“小海保卫战”正在进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小海周边开始出现养殖池塘和养殖渔排。约1.2万亩的鱼虾塘密密匝匝地围裹小海,污泥、污水大肆排放,小海面积变小、水量变少、水质变差,也不见了鱼虾的踪影。
“优海水”是海南“六水共治”中特有的“一水”。小海是万宁乃至海南全省水治理的重要“考场”。万宁市委、市政府就改善小海水质立下了军令状。
2022年12月25日在海南省文昌市东阁镇拍摄的建在文教河支流内的“生态浮岛”。蒲晓旭 摄
2022年12月29日,超300万尾鱼虾种苗被投放进小海。万宁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提前完成3000亩红树林种植目标,总投资约1.72亿元的南汊道恢复工程全线通水,港北口门拓宽工程正按进度稳步推进,实施草床修复与海藻种植……同时鼓励群众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
悄然间,水清了,水鸟回来了,小海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渐脱胎换骨地恢复。2022年12月29日,斑节对虾、点斑蓝子鱼、红笛鲷等5个品种的超300万尾鱼虾种苗被投放进小海,将促进小海生态渔业发展,改善小海流域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一个“经济圈”,推进治水系统工程
俯瞰琼州大地,海南岛最大河流南渡江由西南部热带雨林中起源,一路蜿蜒向北,滋养着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等市县,在海口流入琼州海峡。海口经济圈5个市县海口、澄迈、文昌、定安、屯昌,恰好与南渡江中下游地区重合。近年来,海口与定安、澄迈共同推进南渡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做好南渡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促进南渡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澄迈县金江镇地跨南渡江中游两岸。乾隆年间,来往赶集的人们看见河沙里含有闪闪发光的沙金,这一河段得名“金江”。传说有“金水”的地方,曾被污水“缠绕”。金江镇文头村村民戏称,在治水前,“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近年来,澄迈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人居环境。目前,全县建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达104个,为57%,计划于2025年覆盖率达到100%。
航拍整治完成后的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河。昌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航拍整治完成后的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海河。昌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白沙翠堤、墨花润春、曲水流向、三滩映月……一个个富有诗意和情怀的名字是定安正在打造的“水美乡村”节点。当地以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建设为切入口,将全域土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文旅展等工作融合到一起,以期发生美妙的“化学反应”。
目前,海口经济圈计划建设农村规模化供水项目,包括5座水厂及相关配套管网工程,海口、文昌、澄迈、定安等4个市县25个镇将从中受益,可满足124万人的安全用水。
除了南渡江流域,昌化江、万泉河等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和全省农田灌溉规划也在编制中,海南正在谋划储备一批优质的治水项目。
一场“攻坚战”,智慧治水事半功倍
海南省把“六水共治”定义为一场意义深远的攻坚战,计划两年消除城市黑臭水体,三年剿灭劣Ⅴ类水体,五年省控国控断面全部达标。要打胜仗,底数清、路线明才能精准发力。海南省委书记、省长每次赴市县调研,都将“六水共治”作为必选内容。21名省级河湖长带头巡河,全省5357名河湖长巡查河湖超19万人次。
以“智”治水,事半功倍。目前,海南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进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智慧水网一期平台已经建成,集合了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为民服务等业务板块,能够即时监控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流量及COD、总氮、氨氮、总磷等监测指标。
智慧治水并不单指高科技的参与。文昌公坡镇锦东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廖一璋通过大量查找文献资料了解到,在河道中建设空心菜浮岛能够一举多得,“既节约了陆地使用面积,也使河道具有了观赏价值,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今秋以来,文昌在文教河、宝陵河、珠溪河等河流的支流建设“生态浮岛”2700多个,并通过“生态浮岛”种植空心菜、水芹菜等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质。目前,相关河流污染物浓度不断下降,水质不断提升。
截至2022年12月底,海南省同步推进“六水共治”项目超700个,累计完成投资19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海南新一轮治水新高潮持续掀起。(林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