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书暖心答卷 绘幸福图景

2023-04-09 09:04   来源: 海南日报


今年元宵节前夕,在海口市琼山区鼓楼长者饭堂,老人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资料图片)

  原题:这五年,海南基本公共服务全方位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书暖心答卷 绘幸福图景

  茶园郁郁葱葱,一片片新芽翠绿欲滴;炒锅里茶青翻腾,茶香满溢。4月的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入眼即是和美乡村的画卷。

  毛纳村茶叶种植面积约572亩,小小一片茶叶变成了这里的致富“法宝”,味甘清香的大叶种茶,带给了当地百姓幸福好滋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南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5年来,海南始终赋予发展“暖色”,在推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以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发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日,在三亚亚龙湾玫瑰谷千亩玫瑰区,花农在修剪花枝。(资料图片)

  推进乡村振兴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海南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植根于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地群众。

  2020年,我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64.97万农村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2021年5月27日,海南省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我省踏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

  近两年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力引擎。一个个美丽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生长”。

  亚龙湾畔,夜幕降临,三亚博后村一家家民宿灯光亮起。装修精致的民宿,建筑风格从中式特色到异国风情,各不相同,备受广大游客青睐。

  博后村三面环山,是一个黎族聚居村庄。近年来,博后村积极与企业对接,招商引资,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民宿产业。如今,博后村已经开办58家民宿,有1800多间客房。村民们在接受培训后到民宿上班,既解决了民宿用工问题,也让村民们多了一份收入。

  放眼全省,这五年建成美丽乡村1700个。各个美丽乡村依托自身优势发展出本村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正带动村民从小康奔向共富。

  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海口施茶村在做大做强石斛产业的同时,不断丰富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在这片石头地上“奏响”了动人的振兴致富曲。石斛园成了“聚宝盆”,村子也变成了热门旅游景点,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7年的1.45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3.3万元,年均增长超30%。

  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办为契机,琼海沙美村推进沙美内海全面退塘还林还湿,恢复既有的生态景观,打造美丽乡村。昔日脏乱差的小渔村变美了,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至。原先以外出务工、种养为主的村民纷纷转行,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就业致富梦。

  以优质生态资源为依托,昌江王下乡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黎花里文旅项目,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壮大,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作为王下乡“黎花里”文旅小镇中的一站,浪论村村民开起了民宿、山兰酒作坊、黎家生态餐厅、咖啡驿站……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这几年,到村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老百姓也笑开了颜。

  “我在村里的共享农庄打工,家门口上班,年底还可以获得保底分红。”得益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雅布伦·享水谷共享农庄的建成,今年45岁的陈龙从外省回到家乡就业,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员。

  “老乡”腰包鼓不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2022年海南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7元,同比增长5.8%,高于城镇6个百分点,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广袤田野,焕发蓬勃生机。加快产业兴农,推进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不断释放,“老乡”的幸福生活,正在接续奋斗的乡村振兴图景中徐徐展开。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日,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万科临春安居房小区,孩子们在新家园里开心玩耍。(资料图片)

  聚焦百姓所需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家离这里就几公里远,一天能赚100多元。”近日,在儋州市王五镇峨阳智能生态农场一片辣椒地里,工人林元丽头戴草帽忙着采摘辣椒。休息间隙,她用袖套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脸上的笑容诉说着在家门口务工的喜悦。

  林元丽这份工作,是乡镇就业驿站帮忙找的。此举在帮助村民务工增收的同时,也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大局。

  2022年5月26日,海南首家就业驿站——海南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成立。这是海南就业部门在解决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方面进行的又一次探索创新。

  目前,海南已建成运行就业驿站超160家,覆盖全省18个市县,21所高校及部分重点园区,重点向劳动力人口较多的乡镇、社区延伸,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关系调解等公共服务,搭建起覆盖全省、功能多样、连点成片、信息互通的基层就业供需对接实体化网络。

  既“上门问岗”又“送岗上门”,就业驿站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至基层,在老百姓家门口架起一座就业桥梁,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以“小驿站”撬动“大就业”,以“大就业”带动“大振兴”。

  过去五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今年,我省将深入推进就业质量提升行动。优化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把自贸港政策红利释放带来的经营主体激增和投资项目建设转化为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直是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近年来,海南抓好稳就业这个头等民生大事和自由贸易港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在多措并举畅通“就业路”的同时,下足功夫托起群众的“安居梦”。

  “我就是安居房项目实实在在的受益者。”2022年底,在定安县龙河镇中心学校工作20多年的教师王丽芳申请到了该县首个安居型商品房项目一套118平方米的房子。在“不到50平方米,潮湿昏暗”的学校周转房居住多年,想到全家很快就能住进新房,她心里美滋滋的。

  安居房是我省保障本地居民、引入人才、基层教师和医务人员等群体住房需求的民生工程。2020年,我省启动安居房建设,2020年至2022年,我省已开工建设近10万套安居房,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25万套安居房,以安居房圆百姓“安居梦”。

  这头,王丽芳期待着住进新房;那头,琼海市嘉积镇土产公司宿舍楼的居民也期待着小区的新貌。

  拆除违建、雨污分流改造、弱电改造、路面改造、新增绿化、更换大门、划出停车位……琼海市大刀阔斧的老旧小区改造,改到了群众“心坎”上。

  我省自2019年起每年有序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过改造居住环境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2022年,我省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31个,惠及5.39万户,开工率103.78%。

  今年,我省将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计划开工改造410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城镇居民约3.8万户,同步推进历年项目竣工。


在海南师大琼中湾岭实验学校,老师在教学生写字。 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办好民生实事 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5年来,海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好民生实事,在医疗、养老、托幼、教育等领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没想到29块钱帮我省了几十万元!”来自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陈小妹(化名),因罹患肺腺癌需要使用一款进口药,一支120毫克的注射液自费价格高达6066元,一年大约需花费55万元。但万幸的是,陈小妹因其先前购买了29元海南版特药险,55万元的药费得到全部赔付。

  针对患者的切实需求,2020年8月,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推出全球特药险,首次将国内未上市药品加入国内健康保险,消费者以几十元的普惠价格就可获得100万元特药费用保障,让更多普通患者用得起特许药械。

  日前,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陈仁伟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条动态:“患儿出生后16小时即完成急诊手术矫正,通过先心病产前产后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有效帮助新生儿危重先心病预后,保障母婴安全。”短短几行字,不仅意味着一个小生命得以延续,也体现了海南先心病救治能力从5年前的“患儿跨海救命”真正转变成为“救治不再出岛”。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的加快,全省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自2018年起,海南陆续投入23亿元,127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5G基层医疗”应用全国领先。5年来,我省引进国内优质医疗机构49家,新建医院51家、新增床位1.2万张,实现“1小时三级医院服务圈”全省覆盖,“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正成为现实。

  教育也是海南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短板”领域,但近年来,“短板”逐渐补齐,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来源。

  6年前,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居民杨云玲把孩子送到海口一所私立学校,不仅费用较高,来回奔波也十分辛苦。“这几年,琼中教育越来越好,师资队伍加强,教学质量提升,我把孩子接回到家门口的乌石学校念书了!”杨云玲说。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一个承诺,一以贯之。海南基础教育坚持“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调结构、凸特色”原则,多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优质学校83所,实现市县全覆盖,提供超过16万个优质学位,引领带动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快速提升,有力回应了海南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热切期盼。

  从促进教育公平到优化社会保障,从提升健康服务到提高生活品质,从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到开展平价菜保供惠民行动……海南实施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时代是出卷人,政府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具体而微的生活期待构成了百姓梦想的真实图景,交汇成海南自贸港建设梦想的缤纷亮色。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海南正稳步提升民生服务能力,锚定“民心所向”聚焦“人民幸福”,不断厚植幸福生活根基,托起广大群众“稳稳的幸福”。(记者 马珂)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50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