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在海岛上,他们守望着春夏秋冬

2023-04-24 20:16   来源: 新华网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更有力量。有这样一批航天人,虽然没有机会亲自按下“点火按钮”,但火箭的每一次腾飞,都凝结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十年如一日,为火箭发射提供通信保障,甘做托举中国航天事业的幕后英雄,那一条条划破天际的尾焰,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值此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之际,让我们走进这支通信团队,听他们讲述火箭发射成功背后的故事!

  张海亮:山头气象人的“诗与远方”

  天蓝海碧,潮平岸阔。有人说,海南不分四季,只有雨季和一望无际的热。

  但作为气象工作者,却又习惯用四季来划分一整年的时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气象站位于发射场不远处的小山头上,在这座远离发射场的山头上,记录并填充时间,颇需要一些“手段”。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张海亮像往常一样早早进入岗位,监测天气变化,采集、收集收据,编写报文,检查、监视设备工作状态,一刻不停的忙碌着。

  今年33岁的张海亮是文昌通信站的一名地面气象观测技师,由于海岛气候变幻莫测,他们必须24小时不间断观测,每小时更新一次能见度、云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6项数据,识天象,辩冷暖,精准捕捉天气变化,及时汇集气象数据,精心保障火箭腾飞。

  气象员是为火箭铺路、打前阵的,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变幻莫测的气象条件对其精准度有很大影响,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百分百准确。张海亮的师傅皇现良告诉他:“保障火箭在整个飞行期间没有‘天气塌方’,用观测到的一个个详细准确的数据,绘成一张张准确无误的天气预报图表,努力减小天气变化给火箭发射造成的影响,这是我们的使命任务。”

  从此,成为气象能手的种子在张海亮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他先后参加了长征五号火箭首飞、火星探测、梦天实验舱等各种重大任务的气象保障工作,在气象观测岗位上练就了一双识云的慧眼,他对笔者说:“干气象观测工作必须要做到手勤、腿勤、眼勤、脑勤。”离家近十年,张海亮从一个年轻小伙成长为该站“气象车第一人”。

  犹记得刚上岗那会儿,张海亮吃了不少苦。面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和陌生的十余种仪器操作,平时大家休闲时,他独自留下来练习设备操作,晚上大家休息后,学习室总能看到他的身影。遇到难解的问题,他就四处找前辈们“取经”。几个月后,他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在同一批人中脱颖而出!

  碧海蓝天,带给这里如画的美景,也带来变幻莫测的天气。

  记得2020年10月1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超强台风“沙德尔”将在海南登录,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3级。张海亮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拉开序幕,分秒必争!全站立即启动防台风应急预案,所有人整装待发,扛沙袋、清理排水沟、修剪树枝,所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张海亮坐在椅子上,长长舒了口气,记录下此时的气象数据,笔尖下的符号规范工整。

  夜晚风力达到最大,狂风夹杂着雨滴,忽然“咔嚓”一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张海亮,他翻身看了一下身边同样熟睡的同事,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外面嘶吼的风声渐渐清晰,张海亮心里更加不放心了,于是穿上衣服去机房查看,发现机房玻璃损坏,机房温湿度已经超标,他赶紧叫醒其他人,找到备用玻璃立即更换,然后清理现场、打开抽湿机,动作一气呵成,半小时后机房恢复正常。海岛上的天气变化莫测,始终沉着冷静是应对危险情况的唯一绝招!这就是气象工作,琐碎枯燥,整天和数字打交道。天气越是恶劣,他们越是“偏向风雨行”。

  “虫多马路少,台风时长扰;飞鸟不做窝,渔人不上岛。”这个谁都不愿来的地方,张海亮一待就是十年。

  “看似简单的工作往往不简单。”张海亮时常对小徒弟说,“要想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加上日复一日的专业练习。既然我们在最前线,就要起到最前线的作用,那就是快、准、稳,所有微小的天气变化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还没说完,张海亮和徒弟就被这山头独特的景色所吸引。傍晚时分,海南上空的云朵被夕阳烧得红灿灿的。刚下过小雨,若隐若现的双彩虹让人惊喜不已。

  十年如一日,一代代气象人如四时流转,在海岛的无名山头上,他们守望春夏秋冬,用雷达和一天都没有间断的气象记录,为航天的碧海蓝疆保驾护航。

  杜岩:十年如一日,匠心无止境

  闭上眼睛,将直径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穿过相差无几的热缩套管,杜岩只需要2秒。

  “只有不断的训练,反复练习,才能做到‘穿针引线’手不抖”杜岩自豪的告诉笔者。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站光电缆训练间,线路维护技师杜岩像往常一样带着组里人开展光纤熔接训练。哪曾想,杜岩刚接触光电缆这个专业时,总是四处碰壁。

  杜岩刚到单位,就被分配到李作国的组里,与光电缆结下不解之缘。一天,组里人手急缺,组长最终决定带新手杜岩去现场抢修光缆,作为新人,当真正有机会接触到抢修一线现场,他感到莫名兴奋。

  首先是布放光缆,刚开始就给了杜岩“当头一棒”。他看见组长爬进了一个又脏又臭的大水沟里,零食包装袋、树枝、枯叶等垃圾比比皆是,组长却没有丝毫犹豫。顿时,杜岩感到眼眶一热,背着工具箱就朝组长奔去,默默地递着工具。

  开剥装盒、两头对端、光纤接续……熔接机的提示音不绝于耳。从那天起,杜岩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他都拿着一个本、一支笔跟在李作国组长后边。

  海南的阳光总是特别毒辣,杜岩原本白皙的胳膊和腿上出现了黑白交界线。挖线槽、钻草丛、下水沟、趟淤泥,成为了他的日常。那段时间,杜岩通常是一副“邋遢”样:乱糟糟的头发,沾满黄土的裤子、鞋,黑里透红的脸庞加上汗渍显得油光满面,他却不以为然,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摸索实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做法。随着组长李作国的退休,他当之无愧成为新一任的岗位组长。

  记得2020年3月24日上午,某任务已经进入最后的发射倒计时,为了保障重要路段通信畅通,杜岩带领的巡线小组早上六点半就起床,准备好巡线的设备工具登车巡线。

  路上,车辆沿着一条老路缓缓开过,杜岩的眼睛神情严肃,依旧死死地盯着道路两旁,时不时带人下车勘察,观察线路的每一个点,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到达徒步巡线的起点后,他们一行背着熔接机、3M探测仪、工具箱便“开工”了。沿着这条“老路”边走边听着杜岩“唠叨”,介绍过无数遍线路路由的情况,提醒过无数次的沟沟坎坎,“下陡坡时侧身走,看好自己的脚下,把身体重心放低”“戴上手套,用手抓住边上的小树枝”“快步走不要怕摔跤”。

  行至一处杂草堆,只见杜岩徒步拔草,不一会儿便清理出一块“航天光缆”的标石,再吆喝大家一起将标石周围的泥土用力拍实。

  航天光缆敷设的地方大多是埋在深山老林,途径河流、涵洞等,所以巡线小组要采取徒步巡查,“这树枝上的刺特别锋利,我们经常害怕草丛里不知道能窜出来什么毒虫蛇蚁”。

  徒弟李祥益想起第一次跟着杜岩巡查被虫咬的浑身是包的情景。

  用身体来拨开路障,用鞋子踩出线路。巡线的路上处处充满了荆棘坎坷,但他们维护的这条通信线路却时刻畅通无阻。有人曾羡慕地说:“巡线工作多自由多彩。”而杜岩只想说:“其实的我们,工作中更多的是艰苦单调,风雨无阻。”

  踏草丛、穿树林、趟小河,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来到单位12年,这条线路他也巡了12年,就像《平凡的世界》里讲的一样,“一些人因为苦而竭力想逃脱受苦的地方,而一些人恰恰因为苦,才留意过苦的地方。”

  话务员:海岛上的“航天交响曲”

  话务机房里,甜美的声音热情答疑;计算机屏幕上,查号用户不断上线;三尺机台上,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一直以来,闻声不见身的工作性质为这群正值青春的话务员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背号码是每个话务员都刻骨铭心的经历,但我们每个人都痛并快乐着”。话务岗位负责人朱菲菲对笔者说道。为了实现“人在电话通,不停一秒钟”,她们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永远没有休止符的“航天交响曲”。

  “您好!05,请问您要哪里?”“您请拨……”“好的!您请稍等……”整个过程干净利落,宛如一曲温婉的小三和弦。作为话务员,背记电话号码是基本功。“刚开始的一周记200个电话号码,后来加到500个,并逐渐递增,现在我能记近1500个号码。从不会五笔打字到现在一分钟打120个字,一点不成问题。”背记号码,朱菲菲有自己的“小技巧”。她把要背记的内容制成记忆卡、口袋书,便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搞好背记,晚上睡觉前还要过一遍,把当天所有的内容在脑海中巩固。

  “穿上这身航天工作服,我就是一名航天人,这里可不分男女。”刚分到话务岗位的小白陈巧宁笑着说。话音还没落,她就立马跑去话务训练间,为晚上的岗位考核做最后冲刺。

  机上一秒钟,机下百日功。为了提高接转速度,她们苦练文字录入;为了练好“耳”功,她们将用户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回放听,总结用户讲话的习惯用语和声调,确保能听音识人;对于“手”功,她们一练就是成百上千次,为了快速熟悉键盘,她们蒙眼打字;她们还坚持每天读报看新闻,对着镜子练习口型和表情,跟着播音员学发音,直至练到口干舌燥……

  “刚接触话务时我常被师傅批评说话不够温柔,四川口音重,于是我每天晚上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练习普通话;我的记忆力不算出色,于是笨鸟先飞,把号码按组抄在小本子上,吃饭背、睡前背。甚至上厕所也要看两眼。这些训练使我受益匪浅,最后我成为同批里第一个拿到工号的。”说到这里,话务员张家雨眼里充满了自豪。

  三尺机台上,话务员们把闪光的汗水当作美丽的珍珠,用无数次夜以继日的刻苦,练就了精湛的本领,点缀出青春的精彩。第一个被授予工号的是对新上岗话务员能力的最高肯定,也是最特殊的荣耀。重塑自我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充满希望!

  太多的例子不胜枚举,太多的感动述说不尽;飞沙走石阻挡不了文昌航天人铿锵的脚步,风吹日晒遮掩不了文昌航天人刚毅的身影。今天,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在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里,文昌航天人从幕后带着乐观自信的脸庞,大步走向台前。(周旋 张艺 周琪)

[责任编辑: 韩昊辰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955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