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渔民定居点。 许文 摄
原题:三沙设市10年来民生建设硕果累累
建设美丽家园 渔民安居乐业
“现在岛上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11月30日中午,三沙市永兴岛永兴社区渔民黄良山打开家中的自来水龙头,直接接起淡水开始做饭。他说,自己搬进政府修建的渔民定居点后,生活更加安心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通水通电,生活条件非常方便,冰箱里塞满了渔获,电视可以收看到60多个频道,手机可连上免费的Wi-Fi,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三沙设市以来大力推进民生建设,先后建起了医院、学校、银行、机场、图书馆、电影院,渔民们住进了新房,通了水电、网络和有线电视,岛礁居民乐享三沙发展红利,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1
新房建起圆安居梦
告别了,告别了,三沙海岛上的渔民村里,渔民们告别木板、珊瑚石搭建的窝棚,搬进了一栋栋二层楼房新居。
赵述岛的夜晚,被路灯照亮的环岛路像极了一串珍珠项链,熠熠发光。赵述社区居委会主任梁锋感慨道,曾经的赵述岛,几乎没有像样的建筑,渔民生活在矮小简陋的简易棚子内,生活环境非常差。2019年,渔民正式告别简易棚子,迁入二层小楼“幸福苑”,幸福感逐年提升。
10年来,三沙渔民的岛礁生活发生了巨变。赵述岛渔民谢胜清说:“以前住在简易木板搭起的油毡房潮湿闷热,空间狭小。刮台风时,担惊受怕,怕台风把房子和人都吹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二层小楼,心里实在是高兴。”
渔嫂李珠玉也感慨说:“上岛十几年,以前住房条件差,缺水缺电,日子过得很艰苦,现在岛上24小时供应水电,还有免费Wi-Fi,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每当华灯初上,伴随着徐徐海风,李珠玉和渔嫂们来到灯火通明的赵述岛办公楼门前广场,欢快地跳起广场舞,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漆黑静谧的赵述岛充满了生机。
三沙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把解决岛礁渔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为岛礁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10年来,一个个民生工程项目在三沙各个岛礁相继建成。永兴岛、赵述、晋卿、银屿、羚羊礁的渔民定居点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这些岛礁的渔民全部住上了二层小楼房,再也不用在台风来临前,东躲西藏地搬去其他地方避风。
为解决岛礁缺水缺电的问题,三沙市先后在每个有人居住的岛礁建成海水淡化厂,有效解决军民日常用水问题和植树浇水的问题。过去,渔民洗个淡水澡都是奢侈,现在跟城里一样,天天可以洗淡水澡了;有人居住的岛礁也都安装了发电机组并实现“双保险、双保障”,保障24小时供水供电。
如今,一栋栋极具海岛风格特色且通水通电的二层小洋楼替代了渔民用简易木板搭起的油毡房和用珊瑚石垒起的简易房,小楼两旁被花草点缀着,花园式社区遍布大大小小岛礁。
三沙市人民医院开展岛礁市民健康体检。吴亚铁 摄
2
城市服务日渐完善
迎着阳光,乘船或乘飞机登陆三沙永兴岛,会发现这里越来越具城市模样,令人感觉舒适。10年来,三沙人通过不懈努力让这座城市真正运转起来。
漫步永兴岛北京路,两旁的商业街也越来越繁华,超市、银行、邮局、美食园、冷饮店等应有尽有,俨然一个“王府井”大街。
2015年12月,三沙永兴学校投入使用,从那时起,上班路上,听到学校里传出的琅琅书声,驻岛军民不再为与自己的子女分离两地而操心,工作的同时可以安享天伦之乐。
三沙银龙电影院、双拥运动场、三沙体育馆、三沙图书馆和岛礁文化室、文化广场等相继落成,极大丰富了驻岛军民的文体生活。
赵述、北岛、晋卿等8个岛礁社区建立了卫生室,配备岛礁卫生员,让远离大陆的岛礁居民实现了“小病不出岛”。三沙人民医院的设施设备不断完善,过去渔民减压病都得用飞机运到三亚救治,现在永兴岛就可以救治了。验血、X光、透视等基础项目在岛上都可以实施。岛上还有中医和牙医。
海上救助系统不断完善,三沙已经形成了由三沙市政府部门、海事、医院、驻市部队多层次配合的救助体系。截至2022年5月,已救助海上遇险、患病渔民等1764人次。
上学有学校,看病有医院,用电有保障,娱乐有广播电视,工作社交有网络,健身有体育馆,购物有商业街……“安居乐业”“幸福三沙”的书写从未有过停歇。
3
就业增多圆致富梦
永兴岛上变化最大的,当数渔民的生活。三沙设市之初,就积极推动渔民转产转业,帮助渔民“洗脚”上岸,10年来,通过转产转业,三沙各岛礁的渔民收入不断增加,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日子变得越发有滋有味。
“我们已经不用再过之前那种只看天气吃饭的日子了。”三沙市赵述岛渔民符叶隆笑着对记者说。
符叶隆表示,截至目前,七连屿工委已有36名渔民成功实现转产转业,在工委从事岛礁巡护、环境卫生整治、海龟保护、发电、海水淡化、冲锋舟驾驶等工作。从事服务业后,岛上渔民收入不仅没有下降,跟之前出海打渔相比,还增长25%左右。
据了解,在永兴工委和永乐工委,都有许多渔民成功实现了转产转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永乐工委渔民因为有游客购买渔获,收入还更高些。
为了让渔民尽快适应新的岗位,学到新的从业技能,三沙市加强与科研院所和专业团队合作,不断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并通过优化岛礁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建设,增加服务业管理和技术岗位,增加渔民转产转业就业平台,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如今生活变好了,也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渔民李蓉说道,目前,她在工委的环卫部门上班,每月收入达到三千多元。她家住的两层楼房也是市里出资建造租给她住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宽敞明亮,租金低廉。家中水电24小时供应,两个大冰柜中装着满满的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