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我省启动文旅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全民执笔共“话”琼岛
“为海南造句”,写一行打动世界的“情诗”
你相信文字的力量吗?一句口号,寥寥数字,便能让人对一方水土心驰神往。
近日,海南启动“为海南造句”文旅宣传口号征集活动。活动采用“边投票边投稿”的互动模式,最初发布了20条候选口号并开启投票,同时持续接收新投稿;在此基础上,每周从新增投稿中精选10条纳入投票池,形成“后10条每周流动更新”的机制。
经过一段时间的征集与筛选,现阶段投票池已固定为20条口号——前10条是从初始20条及前期每周入选的流动口号中,根据受欢迎程度精选而出的“常驻阵容”;后10条则延续每周从新增投稿中精选的做法,保持投票池的新鲜活力。
这些口号将由网友投票评选,最终脱颖而出的作品有望成为海南文旅“金名片”;若投稿作品最终被选中或作为核心创意被采纳,创作者将有机会赢得8万元奖金(含税)。截至目前,“为海南造句”活动总投票已超25万次,更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网友加入创作,让不同时区的灵感在天涯相聚。每一句口号都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人们对海南的自然遐想、时代期许与情感寄托,共同拼凑出海南在大众心中的多元画像。
口号里的“斜杠”海南
一句好的口号,既是一张亮眼的招牌,更是一声动人的邀约。近来,多地文旅口号成功出圈,引发广泛关注。比如,“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了网友间互动玩梗的“潮语”;“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字里行间满是诗意,勾勒出令人心驰神往的栖居图景;“好客山东”四个字,道尽了迎客的诚意……
这一次,海南向全球发出口号征集令,大家集思广益,用最简短的话语,描述出海南的吸引力。在不同的口号中,藏着海南多重的“斜杠”身份。
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口号里的海南,是自然的偏爱者。“天蓝蓝,海蓝蓝,一起去海南”,这句口号直白勾勒出碧海蓝天的视觉冲击,与另一句“山海交响处,自在是海南”形成呼应。
而作为海南深入人心的经典老牌口号,“请到天涯海角来”同样韵味十足。它既点出天涯海角这一标志性人文符号,又以热情邀约的口吻,将地理坐标与情感召唤深度绑定,唤起了大众对海南的经典记忆。
开放与闲适的共生,口号里的海南,是时代的弄潮儿。“自由自在自贸港,海风海韵海南岛”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这一时代标签,与“海风海韵”的自然特质结合,前者彰显政策红利带来的开放活力,后者锚定休闲度假的核心体验。
快节奏与慢生活的兼容,口号里的海南,是生活的造梦师。“来海南,放慢一点,浪漫一点”传递出悠然自得的慢生活气息;“自在海南,四季皆‘燃’”则彰显着蓬勃向上的活力,这两种看似对立的特质,在海南却能和谐共存。
“久久不见海南见,海南见完还想念”的妙处在于其文化根系。它来源于海南经典黎族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了还想见”,既延续了原句的韵律与深情,又融入海南地域标识,将民歌中对相聚的期盼与眷恋,转化为对海南的专属情感。
“斜杠”的身份,多元的定位,它们并非割裂的标签,而是相互交融的整体。这一整体的背后,自然是基底,时代是赋能,生活是内核,共同构成了海南文旅的口号逻辑。
口号中的海南“共鸣”
纵观30多年海南旅游发展历程,文旅口号始终是其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每一句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发展印记。
建省之初,因为常被称为“东方夏威夷”,海南便顺势打出“去夏威夷太远,到中国海南岛!”的旅游口号。当时,这句口号在遥远的夏威夷引起了躁动。加拿大一位旅游教授在研究比较了海南岛与夏威夷之后,认为海南岛有朝一日甚至会超越夏威夷。
进入21世纪,海南旅游迎来转型关键期。2000年,海南接待游客量突破千万人次。2001年,“热带海岛,度假天堂”的旅游新形象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大型旅游交易会上,精准呼应海南从“传统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的业态升级。
2008年,海南全力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将原有口号优化为“阳光海南,度假天堂”,聚焦气候优势与休闲定位,沿用至今。
2009年,“要想身体好,常来海南岛”通过央视广告迅速成为社会热词。这句口号巧妙体现了海南健康岛、生态岛、阳光岛的特色,成为当年海南旅游界的焦点话题。
2010年,省委宣传部组织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宣传口号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作品4000多件。最终,“海南,写满阳光的绿色请柬”“海南走一走 长寿九十九”等15条口号脱颖而出。
近年来,海南旅游口号更贴合年轻群体与新兴业态。2023年,海南提出了“酷酷的海南”新概念宣传口号,通过“酷”字展现冲浪、免税购物、低空飞行等新兴业态,打造了“酷爽”“酷炫”等贴合年轻人的旅游“人设”。
2025年夏天,“清凉一夏,海南度假”的口号正式推出,和“阳光海南,度假天堂”形成夏、冬两个不同的宣传口号。
30多年来,时代变了,口号变了,但这份热忱的邀约始终未变。从早期的单向宣告到如今的全民共创的演变,这也是海南与游客对话的演变:让旅游目的地与游客之间,成为一场双向的身心对话。
在“为海南造句”活动中,主办方没有设定“截止日”,只要你有灵感,随时可以投稿、投票,让这场对话始终保持着新鲜活力。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发现,一些新加入投票池的标语,更加注重展现海南与大众的情感共鸣。比如“海南很好,有你更好”,既肯定了海南的魅力,又强调了游客的参与价值,透着主客共享的温情;“天涯若比邻,海南欢迎您”,化用经典诗句,打破了“天涯海角”给人的遥远感,传递海南开放包容的姿态。
在这场持续升温的对话中,最终无论哪句口号胜出,这场跨越地域与身份的对话本身,已让海南的文旅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口号之外的海南想象
一句最终入选的口号,或许会成为海南文旅对外的“标准答案”,但这场全民共创的热潮,已悄然在口号之外铺开关于海南的想象画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口号创作有一个“半命题”开放式创作——“自在海南,_____”有的人填了“天清海蓝”,有的人说“尽情撒欢”,也有的人想到“四季皆‘燃’”……总之,它没有限定海南的模样,却为所有可能性埋下伏笔。
一个好的文旅口号呈现在广大市民和游客面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工作:比如,要用多种方式去阐释、宣传、推广,除了文字表达外,还要有视觉表达、艺术表达等;要加快文旅供给的提质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要做好相应的产品设计、线路研发,让口号的表达成为体验的具象等。
口号角逐终有落幕之时,但海南的文旅升级步伐不会止步。我们期待着将文字的魅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吸引力——越来越完善的交通网络让“海南不远,世界很近”;智慧旅游的升级,让“向往的生活,你我的海南”触手可及;丰富多元的旅游业态邀请世界游客“到海南,浪个够”;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包容让“这片海,更开放”……
口号虽短,但其承载的价值绵长。“为海南造句”征集令还在继续,期待能看到更多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暖”“为之一振”的口号,续写每一场与海南的双向奔赴。(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