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2月2日电 题:在海南追寻越冬候鸟的人
新华社记者陈子薇
近日,为期3天的2024年海南省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在海南多地展开。今年50岁的罗理想是第九调查小组的组长。他带领由高中生、博士生、大学教授、动物保护组织成员和护林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在海南省儋州市、临高县共7个观测点开展越冬水鸟调查。
透过单筒望远镜,可以看到鸻鹬类鸟儿在滩涂上蹦蹦跳跳觅食,阳光洒在浅水滩上,泥沙上的贝壳闪着金光,螃蟹时不时从洞里冒出来,从鸟儿脚边爬过。海风阵阵,鸟儿时而埋头在水里寻找食物,时而连片飞舞,画面十分和谐。
海南冬季温度大多时间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这个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上的温暖岛屿因丰富的湿地资源吸引不少越冬水鸟休憩觅食。
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北起俄罗斯远东和美国阿拉斯加,南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跨越22个国家,是所有迁徙路线中最繁忙的一条。
作为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巡护员,罗理想和同事钟其行的日常工作包括鸟类监测和红树林巡护,频繁的野外调查使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但他们也因此对这片土地和鸟儿十分熟悉。志愿者刘涛和牛鑫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正攻读博士学位,负责鸟的种类数量记录。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曾晓起最近在三亚出差,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爱好观鸟拍鸟的他背着长焦镜头,也作为志愿者加入调查小组。“最初我只在山东观鸟,越接触越喜欢。后来我去更多的地方观鸟拍鸟,拍摄设备也逐渐升级。”
从2001年开始观鸟到现在,曾晓起已经能认出近400种鸟。2016年他还与几位鸟友成立青岛市观鸟协会。协会成员最初不到30人,现在已吸引300多位观鸟爱好者加入。他认为,鸟类调查提供了物种的基础数据,有利于分析鸟类栖息地变化的原因,便于更好保护物种多样性。
调查最后一天,调查小组迎来李静一行三人加入。李静是民间保护组织“勺嘴鹬在中国”的运营总监,具有丰富的迁徙性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经验。她们此次从上海赶来,想在海南寻找曾在罗理想相机中出现的全球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
勺嘴鹬是繁殖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迁徙鸟类,全球仅存数百只。这个冬天,有人曾拍到一只脚上有“C2”旗标的勺嘴鹬。据勺嘴鹬保护机构介绍,该只白色“C2”勺嘴鹬于2021年7月6日在俄罗斯楚科奇人工孵化出生,7月26日野放。
据了解,勺嘴鹬已经连续5年来海南越冬。李静说,候鸟迁徙路程漫长,中途经过数个国家,在多个栖息地停留休息。候鸟安全飞抵越冬地需要迁徙通道上的国家协力保护,任何一个栖息地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鸟类生存繁衍。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是此次海南越冬水鸟调查承办单位之一,其项目主任蔡挺介绍,此次调查共设有61个同步监测点,10个调查小组,共91人参与。得益于近年来滨海湿地大力开展退塘还湿、海岸带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海南主要水鸟栖息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蔡挺呼吁公众参加净滩、种植红树等湿地生态保护公益活动,不参与未经许可的水生生物放生活动,赶海时对滩涂上的底栖生物以观察欣赏代替挖掘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