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打造港航物流发展“样板间”,释放航运新动能-新华网


儋州打造港航物流发展“样板间”,释放航运新动能

2025-07-18   08:39:06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

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元才 摄

  原题:儋州打造港航物流发展“样板间”,释放航运新动能

  从洋浦通江海“链”世界

  “3条新造轮船‘上户口’了!”近日,在琼海博鳌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对接座谈会(儋州市专场)上,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航运部总经理赵兴法分享了一件高兴事,该公司旗下新造的两条冷藏运输船和1条海上供油船均入籍“中国洋浦港”。截至目前,“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已登记国际船舶64艘,总载重吨突破600万吨。

  儋州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而洋浦港是北部湾距离国际主航线最近的深水良港,正在全力打造“双向双枢纽港”。儋州洋浦不断织密航线网络、扩大港口“朋友圈”,同时利用“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一系列开放政策形成政策高地,奋力打造港航物流发展“样板间”。

  政策红利吸引企业集聚

  船籍港相当于船舶的“户口所在地”,决定选择“中国洋浦港”船籍港“落户”,并在洋浦设立船务公司,赵兴法直言,主要是看中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

  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对接座谈会上,乾洋海运海南有限公司等5家船运企业与儋州市政府(洋浦管委会)签约,签约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和赵兴法一样,乾洋海运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伟也是为政策而来、因政策而留。“公司新建一艘5000标箱的集装箱远洋海船,希望利用洋浦港的优惠政策来实现企业在海运领域的良好发展。”孙志伟说。

  目前,已有超千家航运相关经营主体落户洋浦。集聚效应的背后,是一系列航运政策散发出的强烈吸引力。

  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登记服务处处长张丹竹介绍,航运企业在“中国洋浦港”登记并从事国际运输的境内建造船舶可享受出口退税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购船成本。

  此外,洋浦出台了专项促进港航物流产业发展系列支持举措,涉及运力、航线、箱量等多项奖励。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港航物流部副总经理林亮宇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洋浦经济开发区航运扶持方案(2025年)》新增运力奖励,船龄在10年(含)以下的集装箱船,一次性给予110元/载重吨的奖励,最高不超过600万元。

  洋浦按照《洋浦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提升港口能级、落实自贸港运输便利化政策、不断开放船籍港相关配套政策等3个方面加快建设。“下一步我们还会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中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行业经营主体聚集。”洋浦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局长邵晋宁介绍。

  高标准服务助企降本提效

  优化一项服务,就能为一艘国际船舶节省至少12万美元运营成本;原本需要7天的外籍船员通关手续办理时间被大幅缩短至1天……在洋浦口岸,“窗口联办”通关模式是一项能缩短时间、提升效率的神奇“魔法”——针对外籍船员换班的通关服务,该举措将出入境边防检查、停留签证业务等各项工作前置化、整合化。

  “许多外籍船舶都在洋浦进行船舶买卖,买卖期间,船员换班落地办理通关手续方便,能够节约很多时间。”海南鲲鹏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周新红说。

  7月9日,30万吨级法国籍原油船“哈肯”轮在洋浦7号锚地开展船舶买卖,23名外籍船员换班下船。洋浦边检执勤一队的民警利用“窗口联办”通关模式,仅用1天就为外籍船员完成了通关手续办理。

  开设一个小窗口,就能实现“快”通关。除了外籍船员通关,“快”字贯穿了洋浦港服务的方方面面。海南源海国际海运有限公司旗下的“源海泽达”轮办理船舶所有权登记时,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在全国首次采用船舶技术参数证明作为船舶技术资料,这极大简化船舶登记流程,缩短了办证时间,标志着海南在对标国际高标准航运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今年3月14日,海南国际船舶登记管理局发布《关于优化“中国洋浦港”籍船舶服务举措的通告》,推出十大政务服务举措,涵盖国际船舶登记“特殊办”、船舶证书文书“导航办”、船舶转籍登记“动态办”、政务服务事项“极简办”等,为“中国洋浦港”籍船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打造绿色港口和智慧港口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东湖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对接座谈会上的“重头戏”。本次战略合作协议涵盖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人员交流三大核心区域,其中科技合作方面包括洋浦港国际枢纽港升级技术攻关。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加快推进,洋浦港的现代化升级扩建正不断刷新“进度条”。目前,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扩建工程(一阶段)一期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海南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也即将验收,10万吨级公共粮油码头已开工建设。

  “港口的集装箱吞吐能力从2020年的200万标箱拓展到现在的430万标箱,2025年底将达到560万标箱;航线从18条增长到现在的62条,基本覆盖国内沿海、东盟主要国家地区港口,形成‘兼备内外贸、通达近远洋’格局。”邵晋宁介绍。

  根据《洋浦港总体规划(2024—2035年)》,洋浦港发展定位为绿色港口和智慧港口,将更加注重环保设施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LNG、电能等,减少港口和船舶的碳排放。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将引进智能化装卸设备、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等,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加强港口和航道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调度。

  除了打造绿色港口,儋州洋浦还积极布局绿色航运产业,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探索船舶用能的绿色低碳转型。7月2日,我国首艘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首航洋浦港,并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完成首次国产绿色甲醇加注,开创了国内城市垃圾制绿色甲醇“产、销、用”全产业链贯通的先河。(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纠错】 【责任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