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我省创新构建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全方位护航重大项目
要素保障“跑起来” 项目建设“快起来”
“企业从提出用地申请到项目开工,需要多长时间?”
面对海南电网公司提出的问题,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给出答案:不到两个月。
对该项目用地需求进行全面“体检”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同步开展规划调整、用地用林审批等要素保障工作,制定用地报批方案,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完成整个流程仅用57天。
用地审批部门明确向企业承诺两个月完成项目用地审批,其底气在于我省构建了“增量保障+存量保障+专项保障+反向保障”四位一体的资源要素保障体系,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的精准性和利用效率。
“督帮服一体化”
助力项目落地“加速度”
“快!”东方市八所港高排港区一期工程防波堤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经理欧阳吉祥对当地项目审批的速度感受深刻。他说,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东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专人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决项目要素保障问题,项目审批仅用1个月时间。
“快”的背后是我省资规系统全方位的要素保障服务。省资规系统以“专班制”形成高效审批流程保障,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建设。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还建立领导班子包片联系市县、厅业务处室一对一服务市县资规局机制,对市县提出的169项支持事项,目前已解决130项。同时,该厅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紧盯每个项目和地块,确保项目服务到位,加快项目审批落地开工。
在昌化江水资源配置工程的施工现场,机械声轰鸣不断。“工程涉及三亚、乐东和昌江三个市县,线长、面广、点多,审批流程多、手续繁琐。得益于我省出台的‘灾九条’政策支持,一些区段用地手续极大简化,加快了项目进度。”省水利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专业经理王江涵介绍,该工程比原计划提前8个月动工,已实现全线开工。
“为强化重大项目要素保障,我们派出‘督帮服’一体专班下沉市县靠前服务,及时解决用地用海手续办理遇到的问题。”省资规厅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处副处长郑玉洁介绍,省资规厅聚焦建设项目资源要素保障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大政策集成供给,确保前期服务到位,加快项目审批落地开工。
创新供地方式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
地处海口市城西片区核心区域的海虹建材城,以前土地利用率低、投入产出低,与周边新建住宅林立、海南医学院等高校群聚的风貌格格不入,密集的老旧建筑还存在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将这里原本的老旧建筑基本拆除。
为强化城市更新行动要素保障,我省大力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支持城市更新规划和用地保障,以多元化政策提高土地空间规划利用效率。比如,在同一城市更新项目内,涉及多宗土地的拆除重建类项目可通过一幅多宗方式挂牌出让土地,同步采用配建模式推进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整体核发一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推动城市更新片区内住宅、商业服务、公共服务等不同性质用地一次性组合供应,支持整个片区统筹一体化更新。
“在资规部门支持下,该地块顺利完成土地整理,高效推进土地挂牌,项目很快就落地开工。”海南德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舟介绍,该项目在今年春节前完成了土地挂牌出让、审批等前期工作,为后续的项目建设争取了时间,目前该项目多栋楼栋即将封顶。
在要素保障工作中,我省还探索通过供地“组合”“打包”等方式,推动产业链“强筋健骨”。
近日,海南鳄珍鳄鱼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拍下了东方市首单以“产业链供地”方式供应的产业用地。“我们计划建设鳄鱼精深产品加工厂,以及民宿、餐饮等配套项目。”该公司行政总监胡蕴说,竞得土地后,公司将加大投资落地鳄鱼全产业链。
截至目前,今年全省计划新开工省重大项目157个,具备条件的应保尽保,要素保障审批完成率100%。“今年我们将围绕自贸港封关运作各项工作,在盘活存量资源上下更大功夫,统筹好‘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使得增量保障更加有效,存量保障更加有力。”省资规厅厅长贾文涛介绍,省资规系统将根据自贸港产业定位,抓好自然资源各项改革任务,更好发挥经济“提质器”“加速器”作用,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通过政策集成创新、审批流程优化、产业链供地等举措,以高质量要素保障助力重大项目“加速跑”,为自贸港封关运作夯实基础。(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通讯员 尹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