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扩种乡土果树,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
青峦添新绿 佳果馈乡猿
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往白石潭景区,有一条小小的水泥路,这是东一管护站通往斧头岭管护点的道路。10月4日下午2点,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王进强正带着10多名工人在道路的两旁种植海南长臂猿喜欢采食的乡土果树。
“趁着现在还没下雨,得抓紧种树。在热带雨林的山区,随时都有可能下雨,影响种树。”王进强一边组织工人种树,一边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为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栖息地,霸王岭分局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及搭建生态廊道工程,对南叉河地区400亩松树林进行改造,推进生态修复,种植长臂猿喜食的乡土果树。截至目前,已种植近10种乡土果树1万株,搭建绳索廊道6条和种植树木廊道898株。
善解“猿”意 种下1万余株乡土果树苗
今年55岁的王进强是霸王岭分局的老职工,长年跟林木打交道,让他对乔木类的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专门买了一本《植物志》,进行自学。
每当看到不知名的植物,王进强除了请教老人获知当地的名称、叫法外,还会翻阅《植物志》来对比该植物的学名,了解掌握这些植物的特征、生长习性等。
每每有专家来霸王岭调研,王进强就会一边当向导,一边虚心向专家请教。这样,经过多年的学习积累,他认识海南本土的乔木类植物达上千种,成为当地有名的植物“土专家”。
2007年,他加入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后,又对海南长臂猿经常采食的乡土树种进行了深入观察和研究,掌握了长臂猿最爱的10多种乡土果树。
“蕉木树属番荔枝科,它的果实有点像芭蕉,但比芭蕉小,成熟后呈黄色,是长臂猿最喜欢吃的果实之一,这种果实人也可以吃。”“胭脂树的果实有点像红毛丹,但表面是黄色,长臂猿特别爱吃。”……说起长臂猿喜欢采食的乡土果树,王进强如数家珍。“海南木莲树的果实有点像番荔枝,但海南长臂猿并不吃果实,而吃它的花,”王进强说,因为木莲树属木兰科,花很香,闻起来像白玉兰的味道。
对于每种果树的生长习性,王进强也是了然于胸。“比如,黄桐树和胭脂树要种在偏低、潮湿的地方,蕉木是耐阴的,种在阴处,而海南蒲桃喜阳,是强阳性物种,需要有光照才能生长,因此要种在高一点的山坡上。”
“海南长臂猿喜欢采食的乡土果树有10多种。”王进强说,除了前面提到的蕉木、胭脂、木莲树,还有黄桐、岭南山竹子、海南蒲桃等。
据了解,这些乡土果树由海南林科院负责育苗,从今年8月开始种,截至目前已种有1万余株树苗。王进强说,计划要种4万株,乡土果树生长缓慢,要10多年才能结果实。
之所以选择在东一管护站到斧头岭管护点的道路两旁种植乡土果树,是因为这里靠近海南长臂猿的B群和D群的栖息地,以长臂猿的跳跃速度,半个小时即可到这里,这样通过人工干预扩大长臂猿的栖息地,有利于长臂猿繁衍。
长途跋涉 每次进山观测要耗时5天
9月5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宣布,今年3月2日、3月3日,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发现,海南长臂猿B群、D群两个家族群分别增加婴猿1只。至此,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由2020年的5群33只增加至5群35只。
“每次观测到长臂猿的数量有增加时,我心里都十分高兴。”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长邹正冲说,2003年,他开始跟随专家进山调研海南长臂猿,2004年霸王岭海南长臂监测队成立后,他立即申请加入。
海南长臂猿B群和D群由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负责监测。因此,每个月该队要花5天时间进山观测。
“进山前我们要先备好5天的菜、干粮等食物。”邹正冲说,进山时一般是8人,每个监测点4人。首先他们骑着摩托车从单位出发,行驶很长一段路程到达管护站,然后再沿山路步行一段时间,才能到达海南长臂猿B群和D群的监测点,两个监测点分处在两个山头,第二天凌晨4点就得起床,再步行1个小时左右达到海南长臂猿监听点。
“海南长臂猿清晨会猿叫。我们就跟着声音去寻找。”邹正冲说,长臂猿是非常敏感的动物,听觉非常灵敏,一旦发现树林中有异响,马上逃走。为了不惊动长臂猿,他们事先要把手机调到静音,小声讲话,慢慢靠近,蹲下身观察。其中,一个人负责数长臂猿的数量,一个人负责拍照,另外两人负责记录长臂猿的生活习性。“长臂猿在树上行动非常灵活,我们需要分工才能更好完成监测任务。”邹正冲解释说。
邹正冲说,海南长臂猿是群居动物,实行一夫多妻制,因此,在海南长臂猿长到4岁至5岁时就会被赶出“家门”,那时全身都还是黑色的,分不出是公还是母。到了7岁左右性成熟后才能分辨出,公猿的毛还是黑色,而母猿的毛则变成了黄灰色或淡棕色。除了喜欢吃一些野果外,海南长臂猿还会吃一些虫蛹以及嫩叶等。
“经过霸王岭广大干部职工和科研院所的40多年共同努力,海南长臂猿从1980年代的2群7至9只,增加到现在的5群35只,成效显著。”霸王岭分局党委委员冯业旺告诉记者,除了进行每群每月至少5天的日常野外跟踪监测外,从2013年起,每年10月开展一次同步大调查,检验当年的保护成果。(记者 林书喜 张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