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势而上,“三农”展现新气象

2022-01-09 08:57   来源: 海南日报

  原题:我省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多点发力推进乡村振兴

  乘势而上,“三农”展现新气象

  2021年,海南“三农”工作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省“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这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

  解决海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筑牢自贸港建设基础,重点难点在“三农”。一年来,我省着力夯基垒台,建立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乘势而上,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力展乡村振兴新气象。

  全面施策

  坚决守住脱贫成果

  “在这里干活,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收入比以前稳定。”在五指山市番阳镇一家雪茄烟叶基地,负责烟叶种植采摘和基地日常管理的脱贫户刘成明开心地说,有了这份稳定的工作,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底气。

  去年,我省将防返贫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帮扶队伍等方面认真谋划、强力部署,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确保帮扶工作“不断档”、不留空白。

  全面完成领导体制衔接。我省成立了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巩固衔接专项组,统筹推进具体工作,多次召开省级部署工作会议,推进巩固衔接工作。

  高标准完成政策体系衔接。我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照国家层面巩固衔接文件,出台我省配套文件51个,及时调整优化帮扶政策。

  全覆盖完成帮扶队伍衔接。省、市县(区)扶贫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机构。254家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的268个脱贫村,完成驻村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全员轮换,全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2560人、乡村振兴工作队2756支,实现所有乡镇、村全覆盖。

  精细化完成帮扶对象衔接。我省将5个脱贫县列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定102个发展相对滞后的脱贫村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将脱贫户分为脱贫监测户、相对稳定脱贫户和稳定脱贫户等三类人员,实施分类帮扶和动态管理。

  “省乡村振兴局和各市县乡村振兴机构多次开展调研核查,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监测对象,进行动态监测和落实帮扶机制。”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我省加大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带贫益贫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和产业。积极引导脱贫户外出务工、动员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脱贫户就地就业。截至目前,我省未出现返贫和新增致贫。初步统计,2021年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调优做强

  产业发展生机显现

  高高的槟榔树下,一丛丛绿油油的斑斓叶映入眼帘,微风吹来,香气扑鼻。“一年能收割五六茬,一斤卖2元到2.5元左右,经济效益不错。”在万宁市北大镇北大村,村民陈金妹在槟榔树下种植斑斓叶,又多了一笔收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去年,我省深入开展乡村产业发展行动,从提高品质、规模化发展、延长产业链等层面,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积极推动槟榔深加工产业发展;加强椰子品种选育、推广种植,用好“零关税”政策拓宽加工原料供应渠道;扩大橡胶价格(收入)保险覆盖面,推进天然橡胶产业集群发展……海南传统独具优势的“三棵树”产业不断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我省大力发展热带水果、冬季瓜菜、南药、花卉、南繁种业、水产和特色养殖等特色高效产业,着力促进农业产业基地(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建设发展,持续做强文昌鸡、东山羊、琼中绿橙、澄迈富硒产品等农业品牌,引导渔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促进渔业转型发展。

  在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一栋栋水产养殖示范厂房拔地而起。楼上厂房温度和光线可人工调节,养殖池养着鱼虾螺等水产品。“这里孵育的螺苗品质相比以前池塘养殖更加稳定。”养殖户曾广能高兴地说,“上楼”养殖给养殖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

  如今,在海南各市县,令人耳目一新的共享农庄项目层出不穷。“去年2月试运营,目前已接待近10万名游客。”定安香草田园共享农庄负责人陈宝迪说,乡村游正在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海南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升级的重要方向,大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2020年底全省建成美丽乡村1561个、特色产业小镇45个的基础上,2021年安排3亿元支持创建10个特色产业小镇和100个美丽乡村。目前,全省累计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1家、共享农庄创建试点200家,投入经营的共享农庄共接待游客221.3万人次,营业总收入8.5亿元,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亮点。

  有“里”有“面”

  乡村面貌日新月异

  建起污水处理设施,恢复绿水环绕的生态美景;修起乡土文化馆,助力乡风更文明。不久前,文昌市会文镇凤会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民说:“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去年,我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供给等工作。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稳步推进。全省完成村庄规划初步成果2191个,应编尽编任务基本完成。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省安排1.5亿元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重点向五指山、临高、白沙等脱贫市县倾斜。推进农村光网提质升级,全省城乡实现光纤宽带、4G网络全覆盖。提升路网建设水平,创建10条“美丽农村路”示范路,实现所有建制村通客车。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54.17%,设施正常运行率90%以上。累计建成农村卫生厕所125.29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8%。

  “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许多病在村里看就可以了。”村民夸赞道。在五指山市毛阳镇毛栈村,村卫生室如今有了雾化机、中医理疗设备、远程心电会诊平台等。

  加强农村医疗软硬件建设、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全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正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我省坚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2021年全省2533个行政村高质量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人员结构实现优化。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开办乡村振兴电视夜校,提升农民精神面貌。

  截至目前,全省有2个市县、2个镇、20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县、镇、村,建成43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7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记者 苏庆明 通讯员 唐刚)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24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