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乌场一级渔港为珊瑚迁“新家” 一株珊瑚的重生

2022-06-05 08:49   来源: 海南日报


移植到人工礁体上的珊瑚。(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院供图)

  哈喽!到访万宁乌场港的游客,我是一株鹿角珊瑚,我正在海里的“新家”向你问好。

  我知道你到乌场港来,可能是慕名而来,想买些本地的海鲜,但现在到访乌场港,你可以看到一个数公里长的宏大的施工场面,这里正在进行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个重点工程——万宁乌场一级渔港建设。

  这个工程投资超过8亿元,将要在老渔港两侧分别新建起一条长1200多米南防波堤和一条将近600米的西防波堤,这两条防波堤将形成环抱,构建一个水域面积达75公顷、安全的新渔港,为这里的渔船安个新家。届时还要在新港池内新建起20个公益性码头和一批相关辅助性建筑和市政工程设施,形成一个集渔业生产服务、休闲渔业、滨海旅游为特色的渔港经济区。

  今天,我就来和你们讲讲,万宁乌场一级渔港项目为我们迁“新家”的故事。

  建渔港,给珊瑚搬家

  如果你有机会坐上渔船在乌场这片海域转一转,你会很快在海面上看到一座漂亮的灯塔,灯塔下的海域,就是我的“老家”,他有个名字叫“大担石”。

  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和我的祖祖辈辈们,过去一直在“大担石”的水下生活,那是一片非常清澈的海域,让对水质极为敏感的我们,倍感舒适。我们喜欢呆在浅海吸收阳光,尽情伸展着我们身体的“枝条”;我们太快乐了,成群结队地生长,形成了连片的珊瑚礁,如果你能在水下见到我们,也会惊叹于我们的绚丽。

  万宁的海,总是与山相伴。与我们的家这片海日夜相伴的两座山岭——吉岭和大岭,大岭伸向海洋形成屏障,吉岭紧贴大岭,两岭之间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海域,这就是乌场老渔港的地理成因,借着这两座山岭的庇护,渔家人将船停靠于此,外出捕鱼,上岸就地销售。这里自发形成了一个渔港。我们头顶的灯塔见证了渔家人的辛勤。

  但是这片开敞性的港湾,难以经受台风的侵袭。每当台风来袭,渔家人生命和财产都倍受考验,找不到安全的避风海域。后来,为了防汛,渔民们只能将渔船一一吊上岸来避风。

  许多年来,省里一直想扩建渔港,因为乌场港正好位于海南东部海岸线的中点,海南建设自贸港,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把万宁乌场老渔港扩建成一级渔港,成为全省三大渔港之一,势在必行。这既是保障渔民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海南面对未来发展的“希望工程”。

  可是,在万宁造新渔港,就意味着我们的“老家”将要受影响,我们也极有可能会遭遇灭顶之灾。不过,不用我们担心,在一级渔港动工之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就潜水到我们家的这片海域,反复地观察我们,考虑给我们造新家、迁新居。

  科研人员在距离我们老家2公里以外的甘蔗岛海域,发现这里的水质为Ⅰ类水,也住着成群的我们的同族,科研人员决定把我们迁移到那里安家生活。

  8个月后,珊瑚获得新生

  给我们搬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家族人太多了,算起来足足有5000口之多。而且我们身体底部深深扎进礁盘上,他们得潜水下来,用凿子和锤子把我们从礁盘上敲下,再尽快把我们送抵新家,如果离开海水久了,我们就会死去。把我们敲下来的时候,不可避免会产生碎体,还要保障这些碎体的成活,才算是完成任务。

  我们大家族的搬家足足用了23天。我是第一拨搬家的,那一天是2021年9月12日。科研人员把我从礁盘下取下后,迅速地将我搬到活水舱里运往甘蔗岛水下,因为我块头比较大,我被整个的放到了甘蔗岛水下的礁盘上。我身上断落下来的“枝条”和“碎片”,科研人员也捡了起来,一起运往甘蔗岛。

  我看到他们把我们身体掉下来的“断枝”放入了他们先前投入到水下的“人工礁体”上,将“枝条”固定在上面。他们足足投入了400个这样的人工礁体。他们把这个叫做“珊瑚断枝的底播移植”。

  对于那些更小的碎片,他们视为珊瑚种苗,把这些种苗放入到了同样先前投入到海里的框架形苗圃上。水下放了20个这样的框架。我知道他们爱意深远,是希望我们每一个断枝,每一块碎片,都能获得新生。

  8个月过去了,在新家,我们果真获得了新生。我们家族90%以上的成员,在新家都活得好好的。科研人员定期下潜来看望我们,看到无论是在苗圃里的,还是在人工礁体上,亦或就在新的珊瑚礁盘上,我们都在快乐生长,他们欣喜地上岸汇报情况。看,阳光下, 我们伸展着“枝条”,多么惬意和美丽。

  而经过8个月的施工,乌场港新建的南防波堤和西防波堤合抱在即,渔港呈现出恢宏的新面貌,今年乌场港的渔船将可以安心在港内度汛了。

  看到这一切,我们也很开心。这也就是我想跟你分享的故事。(记者 张惠宁)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71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