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红毛丹从枝头甜到“潮”头-新华网


保亭红毛丹从枝头甜到“潮”头

2025-08-18   08:27:12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

在保亭红毛丹文化节现场亮相的潮玩IP“红丹丹”。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原题: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惠及6600余户农民,玩转文化IP……

  保亭红毛丹从枝头甜到“潮”头

  8月13日清晨,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山丹丹红毛丹种植基地,漫山的红毛丹缀满枝头,宛如玛瑙点缀山间。种植户叶逢春一边查看工人们采摘回来的红毛丹,一边告诉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今年红毛丹价格还可以,‘保研7号’果批发价能卖到每斤9块钱。”

  红毛丹原产于马来群岛,它身上长着红红软软的“毛刺”,剥开外壳,果肉晶莹剔透,清甜多汁,被称为“热带果王”。颜值高、果肉甜的红毛丹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全球适宜种植区域稀少。位于北纬18度黄金气候带上的保亭因其山地雨林气候成为红毛丹的理想生长地,是中国唯一规模化种植红毛丹的主产区,成为支撑当地农业经济的甜蜜产业。

  它来自山地雨林 严苛生长环境造就独特风味

  北纬18度,是被誉为“黄金气候带”的纬度,这个区域内一年四季鲜果不断,是最适宜种植热带水果的区域。

  红毛丹是热带水果中对生长环境极其苛刻的品种,最适宜栽培的区域需要年平均气温超过24℃,最低气温不低于17℃,且年降水量要达到1800毫米以上。此外,红毛丹对土壤条件也要求颇高,要具备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排水和通气良好等条件。

  “红毛丹是一种比较‘娇气’的水果,怕寒风,怕旱涝,对产地要求极其苛刻。”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服务中心热带作物管理站站长谢军海介绍,保亭北接五指山,南邻三亚,有着独特的山地雨林气候,冬天不冻,夏天不燥,雨水充足,山头挡风,是最适宜种植红毛丹的区域。

  每年6月底,就进入了红毛丹采摘季,一株红毛丹果树可结二茬果,整个采摘季可持续至12月。红毛丹是海南极其少数赏味期长达半年的水果,长时间的成熟期让红毛丹积累出层次感丰富的风味,果肉不仅果味浓郁,且清甜中带有一丝微微的酸,入口清爽怡人。

  自20世纪60年代“漂洋过海”落户保亭后,红毛丹与保亭结下深深情缘。近年来,保亭县当地政府联合科研机构持续攻关,培育出保研5号、6号、7号等优良品种,其中“保研7号”果肉质脆甜、高产稳产,成为主推种植品种。经过换冠改良技术,保亭县对低产红毛丹品种逐步淘汰,新优品种全面覆盖,极大提高了红毛丹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红毛丹已成为保亭农业领域的主要产业,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县种植面积约有5.1万亩,产值超过5.8亿元,惠及6600余户农民,是国内红毛丹种植规模最大、产业最成熟的主产区,成为保亭农业的“金字招牌”。

  出身有点“娇贵”与荔枝同为“亲戚”,但产量不多

  在红毛丹集中上市时节,海南各市县的水果街上,一筐筐红彤彤的红毛丹煞是喜人。仔细看,有的红毛丹圆圆滚滚,有的修长椭圆,浑身毛刺茸茸,偶尔也能见着几串明黄的果实。

  不少外地游客第一次见到红毛丹,会误以为是荔枝,保亭当地人习惯称红毛丹为“毛荔枝”。事实上,红毛丹与荔枝也算是“亲戚”,同为无患子科植物,两种植物果实外观相似,还同样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在运输和储存上,红毛丹与荔枝一样“娇贵”,自然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容易出现失水、褐变、冷害、病害等腐烂问题。保亭依托海南大学保亭研究院,联合海南省南繁热带作物研究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研发和引进保鲜技术突破运输瓶颈,并着手推进海关注册备案拓展海外市场,在规模化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提档升级。

  但相比于“亲戚”荔枝,红毛丹还是显得比较稀有。保亭红毛丹科技小院调研数据显示,全亚洲地区红毛丹产量约为1368万吨,其中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产量排在前三位,中国产量仅有3.12万吨,产量仅占亚洲地区的0.2%。

  物以稀为贵。近年来,保亭敏锐捕捉到国内高品质水果市场需求攀升的商机,扶持推广红毛丹规模化种植,并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保亭“红毛丹之乡”品牌形象逐步树立。“保亭红毛丹”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列入农业农村部精品农业品牌培育计划,逐步向北京、广州、深圳等国内大城市拓展市场。如今,红毛丹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亩产量高价格稳,是保亭当地农民的“致富果”。

保亭农民在采收红毛丹。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打造“潮玩IP”从土特产到文化符号转变

  “红丹丹,太可爱了!”近日,在保亭七仙岭全球热带水果博览中心,游客钟女士买下了印有“红丹丹”IP的冰箱贴和钩织玩偶,打算作为伴手礼送给亲朋好友。

  “红丹丹”是保亭依托红毛丹打造的IP网红,以红毛丹外形为核心设计元素,一身醒目的鲜红色,一双弯弯的笑眼,头顶别着绿叶发箍,呆萌可爱。

  依托“红丹丹”IP,保亭研发有冰箱贴、玩偶、笔记本、水壶、布包等系列文创产品,以红毛丹果为原料,研究出红毛丹啵啵杯、玫瑰红毛丹奶冻、老盐红毛丹等创意美食,解锁红毛丹的多种打开方式。

  当前,保亭正在推动红毛丹产业从卖原料向卖加工产品、卖“品牌”转变,打造红毛丹文化丰收季活动、开发观光休闲游、度假养生游、采摘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体验业态,让红毛丹从“土特产”转变为“潮玩IP”,一二三产持续融合发展,让群众富了口袋,“甜”了生活。

  为进一步提高红毛丹产业价值,保亭还联合海南大学共建海南大学保亭研究院、红毛丹科技小院,搭建创新性科研平台,围绕绿色数字创新、热带农业种业技术研发、健康产业培育三大方向,通过科研项目针对红毛丹种质资源开发不足、栽培和加工技术薄弱、品质特征与加工特性不明、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全面推动红毛丹产业升级。

  “依托保亭研究院和红毛丹科技小院等创新平台,我们研发出多项绿色高效栽培、保鲜加工技术,并开发红毛丹酸奶、红毛丹罐头、红毛丹籽油、红毛丹籽淀粉、红毛丹果皮提取物抗衰喷雾等7个新产品。”海南大学保亭研究院院长张伟敏介绍,该研究院还将积极联合相关企业孵化红毛丹产业集群和联盟,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张伟敏认为,保亭红毛丹产业已初步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到品牌建设的全产业链。随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深加工及种质资源研发等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逐一被攻破,红毛丹将从单纯的农产品逐步演变为品牌特色、文化符号、旅游亮点、商业潮流。(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实习生 吴琦)

【纠错】 【责任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