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海南扭住“最关键变量”,确保既“放得开”又“管得住”
守住风险底线 勇立开放潮头
9月6日清晨,在文昌清澜港渔政码头,等待出海的渔民一早就来到港口疫情联防联控点,进行出港前的报备以及核酸采样。同时,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鱼虾缓缓停靠在码头,码头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管得住才能放得开”,随着开渔季到来,海上疫情输入和渔业安全生产风险陡增。我省沿海市县多部门联动,从严抓好海上疫情防控,持续加强进出港报备登记以及渔民核酸检测、实时掌握渔船航行轨迹等管控工作,及时化解海上疫情输入和安全生产风险。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进程中,将伴随着各类风险,既有可以预测的“灰犀牛”,也有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主动发现、及时化解各类风险成了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
风险防控,是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败得失的最关键变量。海南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管得住”才能“放得开”原则,把重大风险防控摆在自贸港建设全局来抓,抓实风险防控措施,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风险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
把牢正确方向守住安全底线
对于正在扬帆远航的海南自贸港来说,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来,省委认真总结海南历史上“大起大落”的深刻教训,要求克服急于求成心态和投机侥幸心理,高度重视政策实施早期风险防范。
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八个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坚持守牢底线,建设安全有序、风险可控的自由贸易港。
“我们现在手拿一副好牌,只要不出错牌,就能赢得全局。”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风险防控是我们这一代自由贸易港建设者的最重要任务。
省长冯飞要求,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其贯穿自贸港建设全过程,做到主动发现问题、掌握问题。
全省上下也深刻认识到,只有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守住风险底线,才能勇立开放潮头。
去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以下简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出台,为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构筑了牢固的法治屏障。
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在反走私、金融风险防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人员流动风险防控等方面作出规定,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风险防控体系法律规则的顶层设计。
同时,我省在省委自贸港工委框架下,成立走私、金融、投资、数据流动、服务贸易、生态等15个由分管省级领导牵头的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高位统筹各专项领域重大风险防控。实施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风险防控三年行动方案,分11个领域列出36项风险防控工作任务,风险防控工作机制和体系基本成型。
“找得准”“防得住”“控得牢”
拿起任何一件离岛免税商品,只需扫一下商品溯源码,就可查询到该商品销售方、购买者、是否提货等信息。如果免税商品被转卖,执法部门会及时发现,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施追踪溯源。
伴随着离岛免税热度不断提升,“套代购”走私风险也日益增加。海南通过强化源头管理,优化溯源码设计,抓好线上线下免税商品监管等多种方式,健全精准打击“套代购”走私长效机制。
做好风险防控,重要的是及时预判预警风险隐患,能够“找得准”——
为了提前一步找准隐患,海南高度重视政策实施早期风险防范,针对潜在风险进行模拟实战,做好压力测试。2021年7月23日,《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正式发布,这也是国家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发布的第一张负面清单。
海南充分发挥服务贸易风险防控专项工作组的作用,坚持底线思维,从服务贸易中的人员、资金、信息三个要素出发梳理风险点,并相应制定了防控措施,切实防范服务贸易领域的重大风险。
做好风险防控,还要能精准应对风险挑战,必须“防得住”——
海南在分行业、分领域、分层级管控风险,严防风险裂变、传导、叠加,精准施策、高效处置各类风险隐患的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以合理的监管成本实现不发生重大风险的目标。
已经实战化运行的海南省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无感、快速、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对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精准管控,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防火墙”。
为有效应对金融风险防控的压力,海南超前谋划部署成立金融风险防控专班,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随着重大风险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海南还通过完善制度,确保“控得牢”——
在自贸港建设的实践中,海南研判要从一开始就做好防范税收风险的文章,强化源头管控,把好登记注册关,建立和完善风险识别和发现机制,坚决不让海南自贸港成为“避税天堂”。
反走私工作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海南着眼于有效防控自贸港走私风险,织密海上、岸线、岛内三道反走私防控圈,构建环岛岸线闭环管控体系。此外,海南还与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合作,联合部署打击“套代购”走私等专项行动,并建立琼粤桂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形成打击走私、防控风险的合力。
以制度保障强化风险防控能力
近期,一项名为“风险官”的制度被外界普遍关注——海南省直各部门在提出政策需求时,同步研究政策实施风险,在上报政策建议时,同步上报政策风险评估报告。
无论是风险防控中的“堵漏洞”还是“强弱项”,制度保障都是确保在风险挑战面前赢得主动的基础性、关键性因素。2018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迄今已推出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2018年以来,海南正通过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风险防控融入自贸港建设各个环节——
按照红、橙、黄、蓝设定风险等级,动态评估各领域风险点的最新风险等级,为开展精准防控奠定基础。
搭建全国首个资金流信息监测系统,实现对进出岛“每一笔资金”精准监测,找准资金流动中的“暗礁”和“风浪”。
生态环保风险防控方面,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面提升突发生态环境应急准备响应能力。
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方面,布局建设公共卫生预防、救治、保障和应急“四大体系”,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务实有效的风险防控,保障了政策顺利实施。2018年以来,涉及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生产设备“零关税”、“两个15%”所得税、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等150多项政策在我省落地实施。
实践证明,只有做好风险防控,才能抢抓“窗口期”,吃透用活政策,才能引得进“香花”,挡得住“毒草”。
随着封关运作时间日益临近,海南将坚持以“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为引领,全面铺开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压力测试相关工作,下功夫抓好政策落地见效、制度集成创新、重大风险防控、政策宣传解读等重点工作,奋力推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不可逆转的发展轨道。(记者 袁宇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