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米”

2021-10-02 08:58   来源: 海南日报

  原题:海口打造15分钟社工助困服务圈,21个街道社工站已完成签约入驻

  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米”

  “林阿姨,新学校很漂亮,每天有很多小朋友和我一起上课、看书、玩游戏,我在里面特别开心。”10月1日下午,当海口市琼山区滨江街道社工站站长林婵来到博桂社区卓阿婆家回访时,阿婆的孙子童童缠着林婵,开心地说着这一个月来在学校的见闻。

  7岁的童童今年能顺利在家门口的海口市琼山第七小学入学,多亏了滨江街道社工站工作人员的帮助。

  今年5月,滨江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正式建成。“站内有1名站长、2名社工共3名工作人员。建站后,我们通过深入社区宣传、入户走访、个案服务、电话交流等方式收集群众需求180份,建立归类服务档案56份。”林婵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在走访的过程中,林婵了解到,卓阿婆的女儿女婿都是视力一级残疾,平时家里主要是阿婆在操持。阿婆的孙子童童今年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因阿婆和他的父母都不了解公办学校入学相关政策,没有提前两年办理租赁证,导致童童不符合入学条件。“知晓这一情况后,我马上帮阿婆撰写了申请书,及时向街道办和区残联反映相关情况,并为其协调教育部门,最后在开学前成功帮童童申请到了学位。”林婵说。

  通过专业服务让为民服务更精准、更精细——滨江街道社工站的建设,是海口打造“15分钟社工助困服务圈”的一个缩影。

  根据海南省民政厅的工作部署,海口市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于2021年6月正式全面运营,共设立21个乡镇(街道)社工站,每站配备3名专职社工。社工站职能职责主要涵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城乡社区治理和社会事务建设五大领域。

  为何要成立社工服务站?海口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任菲介绍,目前在册民政对象已有政策扶持,缺的是服务跟进;不在册的边缘困难群体,需要的是识别后提供政策支持。“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入户走访,了解动态情况,而民政事务点多、线长、面宽、人少,许多政策落地往往存在‘最后一米’的问题。社工站的成立正是肩负着这样一种特殊使命,通过社工实现政府惠民政策和困难群体的无缝衔接。”

  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今年5月成立。该服务站站长伍燕浪介绍,服务站成立后,派驻到站里的3名专业社工对街道社区内的高龄老人、低保户等特殊人群进行上门走访,建立了350余份专业档案。在此基础上,社工们还对辖区内社会救助对象、残疾人、困境儿童等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分析,延伸服务触角,根据他们需求开展个性化的社工服务。

  社工服务站的成立,不仅让基层民政力量得到夯实,也让社工服务的专业性得到显著提升。

  在童童的个案工作评估表上,记者看到林婵在总结和反思一栏写道:“虽然已帮助当事人成功申请入学。但困境儿童和人交往过程中容易不自信,拘束和缺乏安全感,在服务过程中我们要多运用鼓励和支持技巧。后续还要帮助当事人多参加公益活动,暑期夏令营,帮助他结识更多同龄人,增强其自信心。”

  “帮助童童入学只是第一步。确保服务效果持续性,后续我们还要继续回访、跟进,依托社工站链接各种资源,帮助他健康快乐成长。”林婵告诉记者,社工服务站的同事们都是社工专业毕业,对这一行充满了职业热情,“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切切实实帮助到社会困难群体,我们也非常有成就感。”

  此外,依托专业社工力量,各类品牌特色活动也在社区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基层群众欢迎:“耆才展能老年人自我效能提升小组”项目帮助社区老年人挖掘自身优点,丰富退休生活;“花甲之年,幸福家园”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义诊、义剪等服务;“与阳光同行 青少年减压”项目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学业课业压力……

  “各地社工站在夯实基层民政经办服务能力的同时,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贴近群众和专业的优势,丰富为民服务内涵、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任菲介绍,截至目前,21个社工站累计入户探访2518户,提供个案服务42个、开展社区活动183场,成立21个社工站志愿服务团队,发展注册志愿者851人,累计服务28332人次。(记者 计思佳)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2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