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儋州那大镇石屋村党建引领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模范村的二次创业
“主题:石屋村,如何走好二次创业路?”12月2日下午,儋州那大镇石屋村,一场特别的创业沙龙在村中的胡松纪念馆举办,10余位老中青三代村民围坐一堂,开启一次乡村产业发展的“头脑风暴”。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胡松纪念馆刚刚升级改造完工,这里将成为市民游客了解石屋的全新打卡点。”石屋村党支部书记范国文头一个发言,“纪念馆的‘邻居’,咱们石屋村老招待所马上也要改造了。招待所有35间老房子,全部建成民宿。”
“村里建民宿,有人住吗?”现场有人随之抛出这个问题。
石屋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李树荣主动接过话茬:“今年底,落户在村里的儋州市委党校新校区项目将投入使用。目前,市委党校与石屋村党支部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以‘下订单’的模式,为村里民宿提供稳定的客源。”听到李树荣的话,大家吃了“定心丸”。
这时,李树荣拿出提前绘好的一幅图——石屋村集体经济发展变化示意图。横轴是时间线,跨越70年。纵轴是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标注不同年代收入变化。
“大家看,像不像U形图?”李树荣指着图中左侧高点说,这是石屋村第一次创业的见证,成为当时罕见的村集体收入“百万村”,乡村发展的典型模范村。
在石屋人心中,胡松是全村最有名的“创客”,带领全村人开始第一次创业。上世纪50至70年代,石屋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松带领农民开山造田,大力发展经济,昔日出了名的穷村大变样,成为大队集体存款100万元、粮食存粮100万斤的“双百万村”,成为当时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被周恩来总理赞誉“北有大寨,南有石屋”。
该“U形图”下坠路线的背后,是辉煌过后,时光飞逝,石屋村的发展逐渐沉寂下来,村集体经济越发薄弱,如抛物线般下降,收入最少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干事创业积极性不够”“转变发展观念,要跟上时代”……创业沙龙上,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剖析原因,提出自己的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转变的新契机,撬动石屋村如火如荼的二次创业。
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石屋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多管齐下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年来,陆续打造稻虾共养、九品莲香、相思茶、油茶苗圃等“四大基地”和蜜柚、圣女果、菠萝蜜、百香果、荔枝等特色产业。先后荣获海南省五椰级乡村旅游点、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特色村、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多管齐下壮大村集体经济,石屋村集体的“家底”企稳回升,“U形图”上升势头不减。当前,石屋村进行整体村庄规划,坚持党建引领,村企合作开展集教育培训+红色旅游+休闲观光项目深度体验相结合发展的模式,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有收入,村民致富,农产品畅销,建设红色旅游村示范点。(记者 曹马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