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代表委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2022-03-06 08:28   来源: 海南日报

  原题:我省代表委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捧好“金饭碗” 激发新动能

  过去一年,海南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出实招,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营商环境,不仅回顾了2021年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和成效,还就新的一年,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出相应举措。对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而言,进入全岛封关运作准备的关键之年,又该如何进一步发力,打造好营商环境这个“金饭碗”,我省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新想法、新建议。

    简化优化流程 激活内生动力

    办理一个许可证、盖一个公章……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业务都是企业感知大环境的“晴雨表”。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对于营商环境水平最有发言权,也抱有诸多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关注到,去年海南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推出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等举措。“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明显感受到海南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政府部门服务企业‘店小二’的精神在迅速普及。”

    杨莹同时表示,与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海南营商环境尚有不小差距。“下一步,应当继续瞄准一流目标,学习其他地方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审批和企业获取资源要素的便利性。要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和公平竞争政策落实,破除市场准入隐形门槛,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招引优秀人才。要抓好自贸港政策的落地,及时兑现对企业的承诺。”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制定涉企政策要多听市场主体意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业创新、安心经营发展,对于企业而言更是‘强心剂’‘定心丸’。希望政府部门在改善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切实做到可以不审批的就不审批,可以减少缩短的就减少缩短。”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认为,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出各级政府的执政和管理水平。政府不能替代企业在市场中营商,但是可以给企业打造好的环境,让企业更好地在市场中抓住机遇,创造效益。

    完善制度建设 筑牢根本保障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充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法被赋予的立法权,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和组织下,《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首批15件自由贸易港法规配套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南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月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海南省人大常委会着眼于营造国际一流的自贸港法治环境,扎实抓好立法这项法治基础工作,把快立法、立好法作为突出任务。坚持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紧贴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加强立法创新,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法规,为海南制度集成创新发挥了立法引领、推动和保障的重要作用。

    “从人大立法职能来看,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立法规划,认真研究谋划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法规体系‘四梁八柱’的构成内容,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坚持‘中国特色’,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为海南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吴月说。

    全国人大代表、海航集团党委委员、海航创新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廖虹宇表示,海南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上已经迈出坚实步伐,希望国家可以给予海南更多机会,将一些国际化法律事务相关的论坛等交流活动落地在海南举办,进一步帮助海南打造自贸港法治化品牌。

    动员更多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元素,事关发展,决定未来。优化营商环境人人都是参与者。不少代表委员认为,要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就要发动更多社会力量,让人人都成为“局内人”。

    “近几年海南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一流营商环境的自贸港社会治理新形势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海南省委会主委侯茂丰建议有关部门支持海南构建对标一流营商环境的自贸港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强海南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港提供有力支撑。

    侯茂丰表示,构建自贸港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是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选择。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离不开稳定有序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党对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提高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打牢市域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着力提高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实际效果。(特派记者 尤梦瑜 刘操 苏庆明)

[责任编辑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91128442315